HIV病毒是导致世界流行疾病艾滋病的元凶,目前全世界急需减少新感染病例的数量。据估计,全球每年的新增艾滋病病例多达250个。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开发能对付这种病毒的疫苗,而对它的毒性产生机理的深入了解则是研制疫苗的基础。
在最新一期的《PLoS医学》(PLoS Medicine)上,来自肯尼亚和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的一项新研究显示,HIV病毒的外包膜蛋白中的两种简单变化使该病毒更容易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这些结果将为设计一种有效的艾滋病疫苗提供重要线索。
尽管大部分被HIV感染的个体都会在感染后的几周内产生针对这种病毒的抗体,但是这些抗体却很少能够阻止感染发展成症状明显得艾滋病。
在研究肯尼亚蒙巴萨岛的一组有感染HIV风险的妇女时,Julie Overbaugh和同事注意到一名妇女携带一种很容易被抗体失活的艾滋病病毒。他们曾在2007年的《艾滋病杂志》上首次叙述了这个病例。
通过对这名妇女的病毒进行分析,他们发现这种病毒在包膜蛋白的四个氨基酸中发生了突变。其中两种突变在被引入到实验室中不相关的HIV病毒株中时,赋予了病毒对一些感染HIV的人产生的抗体的敏感性。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突变导致了病毒包膜蛋白的整体结构变化,从而使免疫系统能够接触到通常被隐藏的病毒趋于。如果进一步的研究能够证实这个猜想,那么含有突变包膜蛋白的疫苗则可能刺激抗体应答,从而保护个体不受HIV的感染。(来源:生物通 雪花)
(《PLoS医学》(PLoS Medicine),doi:10.1371/journal.pmed.0050009,Catherine A. Blish,Julie Overbaugh)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阅读(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