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 闻  论 坛 博 客 分类信息 论 文 实名举报
       直播 | 科学时报系列 | English | 电子杂志 | 邮件订阅 | RSS | 返回首页   
科学网首页>论文频道>正文
1736年以来长江中下游梅雨变化
 论文作者:葛全胜等      期刊:《科学通报》     发布时间:2008-1-7 14:39:13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初夏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经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此时,正是江南梅子成熟之际,所以又将其称为“梅雨”天气。而梅雨开始的早晚,持续时间的长短经常与这一区域旱涝等灾害性气候事件的发生联系在一起。如梅雨偏长的年份,仅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就发生了1991年、1998年两次大水,这两次大水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1991年仅安徽和江苏2省受灾损失达484亿元,1998年长江大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却高达1345亿元;而梅雨偏短的年份在进入2000以来也时有发生,仅2000-2007年就有3年(2000、2001、2005)空梅或梅雨明显偏少,严重影响了该区域的粮食生产。那么,在全球变暖、ENSO事件频繁发生及极端气候事件增加的大背景下,长江中下游地区未来此类极端大涝、大旱事件是否还会经常发生?这样的事件在历史上发生的频率有多高?其发生周期有何规律性?都是当前气候学家们高度关注的问题。
 
为此,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葛全胜研究员为第一作者撰写的《1736年以来长江中下游梅雨变化》一文对这些问题做了详细解答。该文发表在《科学通报》2007年第23期上。他们利用丰富的清代雨雪档案(现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记载,复原了1736-19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入出日期、雨期长度,重建了1736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雨量变化序列。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入、出梅日期及雨期长度均存在明显的年—年代际变化,雨期长度除具有2,7—8,20—30及40年的年际与年代际周期外,还具有百年波动的信号。
 
在过去300年,长江中下游最长的3次梅雨期分别发生在1764年,1954年和1991年。除现代资料观测的1954年和1991年2次大水之外,清代雨雪档案也明确记载了1764年是一个典型的大涝年份,如湖广总督李侍尧奏报“湖北、湖南两省,嗣因五月下旬(21-28/6)以至六月初旬(29/6-8/7)雨泽连绵,上游各处之水涨发,下游鄱阳湖水亦复倒涌阻塞,以致黄州府属之黄梅县今岁水势较甚,以致间有漫决,岸淹及田庐,现已晴霁旬日,水势亦渐次消退,如能涸出,仍可补种……”。
 
奏折被用作重建气候变化序列,其可靠性在国内外的学术界一直有所争论,那么作为一项清代统治者设立的奏报制度,它是否存在某些官员为粉饰太平而弄虚作假的可能性呢?回答是不可能的。清代雨雪档案资料是皇帝为了解当年农业收成和天气状况,自1736年(乾隆元年)设立的一项奏报制度。作为一项制度,皇帝通过安排不同的奏报渠道、亲自核查奏报内容、分析内容合理性并与他人所奏事件对比等多种手段来保证奏折上报的准确性,更为重要的是在封建社会,欺骗皇帝是要杀头的,官员们不会为了雨雪多少的小事而丢掉脑袋。近几年,随着多篇使用清代奏折重建气候变化序列的文章在国际学术界发表,国际学者对奏折了解逐渐增多,也开始对这份资料产生浓厚的兴趣,如美国历史气候学家R.S.Bradley曾说“利用中国的历史档案恢复降水序列是一项非常有价值、有意义(worthwhile and very interesting)的工作,如果继续开展下去,将对研究全球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以前研究梅雨期仅仅停留在近50年,个别学者将其延长至100年左右,但观测资料缺失情况十分严重。本项成果应用历史文献研究历史时期长江中下游梅雨,将梅雨变化的时间长度向前延长了接近300年,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它将对研究百年尺度梅雨变化的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十五”期间启动的重点项目“过去300年中国东部季风区雨带进退图谱与模拟诊断”(批准号:40331013),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批准号:KZCX2-YW-315)的共同资助。(来源:人民网科技)
 
(《科学通报》,2007 52 (23): 2792-2797,葛全胜,郝志新)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阅读(英文)
 
E-mail推荐
相关论文 当周论文排行
土体粘力含量少是黄河滩岸游荡的根源
太阳系形成后约六千万年形成地球月球
21世纪海平面上升可能超出预测一倍
科学家首次拍摄到太阳风扫过地球照片
“太阳-B”卫星发现太阳风喷口
铁元素现身北京尘土
变质沉积岩中发现斯石英存在证据
最新研究挑战泛古大陆构造演化理论
三篇论文发表miRNA重要发现
基于热和“声子”设计新一代计算机
原子如何穿越人体细胞膜
利用强磁场成功制备磁性纳米管
可在微小尺度对光进行引导的新材料
研究发现免疫应答调节中两个关键基因
植物响应低温机制研究新进展
温室效应救地球于冰冻
京ICP备07017567
Copyright @ 2007 科学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