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4月8日报道,一种新的血清标记物——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有望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的新指标,其敏感性远高于传统方法。中国医学科学工作者率先在亚洲地区就此指标进行了针对中国人群的初步检测和调查,取得了可喜结果,目前,有待扩大样本量和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细节的完善。此方法一旦成熟、并投入临床使用后,将成为方便、有效、准确的肝癌早期“指示灯”。
此研究报告刊登于《中华医学杂志》2008年第14期,题为“新的肝癌血清标记物GP73在肝癌诊断中的初步研究”,第一作者为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的毛一雷医师。此项研究为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基金和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肝癌是我国位居第二的癌症“杀手”,病人早期一般没有什么不适,一旦出现症状就诊,往往已属中晚期,一般发病后生存时间仅为6个月,人称“癌中之王”。我国是肝炎大国,为肝癌的发生提供了庞大的基数人群,据新近统计,世界上每新增2例肝癌就有1例发生在中国,严重威胁着我国公众的生命健康,并给国家医疗资源带来了巨大负担。挽救肝癌患者生命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手术,临床中常用的早期检查方法有影像学和血清标记物检测,但都各有不足之处:影像学检查往往不能成为普查方式,且常在肿瘤长到0.5~1cm以上时才在影像中肉眼可见,早期发现概率并不高;几十年来,临床上最常用、也几乎是惟一的肝癌早期筛查血清标记物就是甲胎蛋白(AFP),但其敏感性有限,平均仅为56%,不能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的理想手段。近年来开展的蛋白组学技术为找出新的肝癌标记物提供了可能。2007年11月1日一篇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报道提示,检测血清中GP73可能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超过了AFP,引起了业界关注,但来自全世界的相关研究报道不多,且均来自美国,迄今尚无关于欧洲及亚洲地区人群的报道。本项研究的工作人员率先就GP73在中国乙肝肝癌患者中的敏感性予以了初步检测,并与传统的AFP进行了比较。
研究人员对37例乙肝肝癌患者、25例乙肝病毒携带者、12例非肝病患者和99例正常健康志愿者的AFP和GP73 及相关肝癌血清指标进行了检测和比较。结果发现,所有受检人的血清中都可检测出GP73,但在健康人群和非肝病患者中水平很低;在乙肝病毒携带者中的水平虽高于健康和非肝病患者,但远低于肝癌患者;GP73在肝癌患者中的水平最高,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20倍。GP73在肝癌患者中的敏感性达到76.9%,特异性达到92.8%;而AFP的敏感性仅为48.6%。有限的病例研究还提示,GP73在肝癌患者术后1周内仍维持一定水平,到术后1.5-2年时明显下降,提示GP73蛋白在血中有一个降解过程。在肝癌患者中,GP73高低与肿瘤大小和分级没有明显相关性。
以上结果初步揭示了GP73高表达与我国乙肝为基础的肝癌患者的密切关系,证明了其敏感性远远优于传统的AFP方法,为GP73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的新手段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并成为来自亚洲地区的有关GP73的惟一报道。但本研究观察例数较少,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验证及确定GP73的正常值范围。
寻求更敏感有效的肝癌早期筛查手段,一直是医学科研工作者多年的梦想,GP73作为肝癌早期标记物的潜能和我国肝癌高危险人群的庞大基数,使GP73对降低我国肝癌病死率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本工作组的研究人员目前已收集了更大量的样本,对肝脏良性、恶性、转移性和复发性肿瘤进行检测,并从分子生物学层面进一步验证GP73的机制。(来源:Eurekalert!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