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华等 来源:《临床风湿病学》 发布时间:2009-9-16 11:44:42
选择字号:
“皮肌炎样皮病”首次命名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曹华医师在郑捷教授指导下撰写的论文“Amyopathic dermatomyositisor Dermatomyositis-linke skin disease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16 cases with Amyopathic dermatomyositis(无肌病性皮肌炎还是皮肌炎样皮病——16例临床病例分析)”最近正式发表在《临床风湿病学》(Clinical Rheumatology),首次提出该疾病的命名。
 
在临床上有一类患者表现为上眼睑、面部、颈与胸部及四肢远端的以皮肤红斑为主要表现的、类似“皮肌炎”的皮肤损害,伴或不伴有间质性肺炎的改变,有的患者在数月或数年后还会出现内脏的恶性肿瘤,还有的会仅仅表现为皮肤红斑长达数年。自1979年以来,国外学者将其命名为“无肌病性皮肌炎”,很多临床医生按照皮肌炎诊断对此病进行治疗,给予患者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每天用40-100mg,连续数月后不但皮损反复发作,而且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出现诸多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瑞金医院皮肤科近10年来通过收治大量皮肌炎及类似病例,发现“无肌病性皮肌炎”的命名不符合临床实际,忽视了肺部损害和对恶性肿瘤的筛查,很容易将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脂溢性皮炎、玫瑰痤疮等疾病误诊为该病,使患者无故接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皮肌炎样皮病”的命名使这一现象得以纠正,使临床医师因此对有此种皮肤表现的患者并不急于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治疗,而是着重于与其它皮肤疾病的鉴别,着重于对肺部损害和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使该病的好转率得到了提高。 (来源:上海交大)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