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青藏高原生长过程或机制的模式参考的地质记录主要来自高原南部和中部,而来自高原北部的记录甚少。青藏高原北部沉积物中所蕴含的造山带构造抬升和变形的时间记录,无疑为验证已有的高原抬升过程和机制的模式,或发展新的模式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北部的大红沟剖面所含有的巨厚新生代沉积序列为上述研究目的提供了良好的材料。
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室的博士生卢海建与导师熊尚发研究员通过高精度的磁性地层研究,结合已有的化石年代控制,认为实测剖面的年代为34~8.5 Ma。基于该年代框架,结合沉积相、沉积速率以及磁化率等指标的分析,发现沉积物源在12 Ma左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具体表现为沉积相由湖相转变为远端冲积扇相、沉积速率大增、磁化率值整体减小。这些现象被认为是由于~12Ma南祁连山开始快速抬升和变形所致。他们根据进一步的文献整理发现,该中新世构造事件在高原北部广泛存在。
他们的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知名地学刊物《地球与行星科学快报》(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该论文为验证已有的高原抬升过程和机制的模式,或发展新的模式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来源: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