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东南亚爆发的H5N1“禽流感”病毒造成了人们的普遍恐慌,且有人预测野生鸟类的大陆迁移可能会造成该病毒的全球性流行。但此种恐惧从未成为现实,并且英国生态学会(British Ecological Society)的《应用生态学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为何野禽的直接迁移不可能对禽流感进行全球性传播,同时为禽流感传染风险的量化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框架。
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是一种禽类病,通常导致受感染禽群大量死亡。但是,该病毒还会传染至其他物种,包括野生鸟类和人类。实验性感染也表明一些野鸭、野鹅及天鹅会携带此病毒,且不会出现任何症状,意即在病毒症状显现出来之前,它们在迁移过程中很可能传播该病毒。
“引发大量媒体报道的对人类的潜在风险通常集中在候鸟身上,这更加引起人们关注并呼吁对野生鸟类进行大规模捕杀,”主要作者Nicolas Gaidet博士说到。“但实际上,H5N1通过候鸟传播病毒的风险取决于受感染鸟类是否有能力在其散播病毒时进行迁移活动,以及受感染鸟类所能够跋涉的距离。通过对多种鸟类的感染和迁移路径及时间进行分析,我们的研究已经回答了这些问题。”
2006年至2009年期间,Gaidet博士的团队利用卫星遥测技术,对亚洲、欧洲及非洲禽流感疫区19个物种的228只飞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候鸟大规模迁移可能导致症状显现前的受感染鸟类的覆盖范围最远可达致2900公里,所以迁移的野禽的确有可能通过远距离传播H5N1。
虽然从理论上说存在这种可能,但该团队发现候鸟直接传播病毒需要无症状性感染与迁移季节时间相吻合。结果表明,只有短短5至15天的时间“窗口”可供病毒传播距离超过500公里。
很重要的一点是:受感染鸟类若在这种距离传播疾病的话,它就不能显现出感染症状。如果症状很明显,那么这些鸟很可能就无法迁移了或者至少它们不能像健康鸟类那样飞那么远的距离。
除了要精确地“算准”在最大距离内传播病毒所需的时间,候鸟也必须选择最短的路线、以最快的速度结束“旅程”。但是,该团队发现大部分迁移的野禽会在途中多个“中转站”停留,且停留时间比无症状持续时间长。停留鸟类之间的病毒传播或环境感染会使得传播的可能性增大,虽然这两种传播路径都未曾仔细记载,但后者的可能性要大些。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单独迁移的野禽的确有可能通过远距离传播H5N1,但是这种个体野禽跨洲传播病毒的可能性非常小,”Gaidet总结到。“我们的研究结果为探讨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可能提供了一种详细的定量分析框架,这会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由其他禽流感疾病带来的风险,如西尼罗河病毒。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