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自然—实验技术》(Nature Protocol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Isolating lipid droplets from multiple species”的文章,描述了一种可从多个物种中分离出脂滴的实验技术方案。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刘平生(Pingsheng Liu)研究员。其主要研究方向为脂滴形成和动态变化的分子机制,细胞能量平衡与代谢疾病的关系和调控机理和微生物生物能源存储机理。
脂滴(LD)是一种存在于从细菌到人类几乎所有生物中的细胞器,它们也被称之为油体、脂质体、脂肪滴、脂肪体等等。脂质代谢失衡可以导致许多人类代谢性疾病,例如肥胖、脂肪肝、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研究人员已在细菌、酵母、绿藻、线虫、果蝇等几种模式系统、植物和几类哺乳动物细胞和组织中对脂滴生物合成和功能展开了广泛的研究,证实它们远比最初预期的要复杂的多,有可能参与了脂质代谢、膜生物合成、膜转运、信号转导等多种生理过程。此外,因具有开发生物燃料的潜力,细菌和绿藻的脂滴已引起广泛的关注。
在过去的20年里,研究人员已从多种生物中纯化出脂滴,并借助显微镜、蛋白组学和脂类组学对其进行了研究。当前仍有必要将研究扩展至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的模式生物,以及更多的动物组织。因此,开发出一种可以轻易地应用于这些新样本,且只需最小优化的标准方法是极其必要的。
基于从前的研究,中科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7小时实验方案。首先用一种包含250mM蔗糖的缓冲液清洗和均质化样品以保护细胞内的细胞器。随后将匀浆物进行超速离心将脂滴与其他的细胞碎片分离开。收集脂滴成分,清洗数次以除去污染,直至将分离的脂滴纯化至符合生物化学和形态学研究的质量要求既可。利用这一方案可以生成15–100μg蛋白质当量(protein-equivalent)的高质量脂滴,可满足当前大部分生物脂滴研究的需要。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相对简单、高效的脂滴分离技术。(来源:生物通 何嫱)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