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天体生物学》杂志上报告说,行星的宜居性主要与其温度、行星与恒星的适当距离及水的存在等因素有关。研究人员依据以往考察及空间探测资料,对地球和其他6颗类地行星上的这些因素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恒星变热变亮对这些因素的影响。结果认为,地球维持人类及其他复杂生命体生存的时间还剩17.5亿年左右。
不过研究人员强调,人类活动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可能加速地球“宜居期”的结束,因为即使很小的升温幅度也会对人类生存环境带来巨大改变,如果地球持续升温并达到极严重程度,未来可能只有微生物能继续生存。
领导这项研究的安德鲁·拉什比说,与地球“宜居期”的终结相比,更值得关注的是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因为这很可能在“宜居期”结束前就给人类生存带来巨大挑战。
这项研究还指出,在距地球约600光年的类地行星“开普勒-22b”上,符合上述宜居“指标”的时间已持续了约60亿年。由于复杂生命体的进化可能需要数百万年时间,从这颗行星的宜居历史来看,也比较符合生命存在及发展的条件。
但也有英国评论针对上述发现指出,就未来十多亿年而言,无法确认某颗恒星变热变亮的进程会按目前的预测来发展变化,因此上述报告所提出的具体宜居时间仅具有参考价值。(来源:新华社 刘石磊)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