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 Lelieveld 来源:《自然》 发布时间:2015/10/13 14:24:31
选择字号:
2050年:空气污染将致660万人早亡
住宅能源使用和农业活动是两大主要污染源

 

根据估测,农业是致命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图片来源:Adrian Byrne/Flickr (CC BY 2.0)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如果没有新的防污染举措,到2050年,每年缘于户外空气污染的全球死亡人数会增至660万。不过,研究人员日前在《自然》杂志上发布报告称,力图减少死亡人数的政策制定者将需要严加管制预计将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且可能很难控制的大量污染源,包括家用炉子和农业活动。

并未参与此项研究的美国波士顿一家非营利性研究机构——健康影响研究所流行病学家Aaron Cohen表示,最新研究朝确切阐明空气污染主要来源如何在全球导致过早死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他看来,这些信息将被证明对政策制定者有用。

现有估测受限于空气污染数据的缺口,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以及缺少对特定空气污染源如何导致疾病和死亡风险的了解。为了解得更加清晰,来自德国马普学会的Jos Lelieveld带领研究人员用全球眼光分析了户外空气污染。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测,户外空气污染每年引发近350万人过早死,而室内空气污染又导致另外的350万人死亡。

研究人员利用将空气污染和大气化学数据融合在一起的计算机模型,估测了2010年臭氧(烟雾关键成分)和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PM2.5)在全球100公里×100公里的各个网格内处于何种年度平均水平。随后,在假定政策制定者未实施新控制举措的前提下,他们预测了两种污染物的水平将在2050年达到多少。

接下来,研究人员估测出污染在每个网格中将导致多少人过早死亡。为此,他们利用了一组基于最新流行病学研究的等式,描述暴露在空气污染中如何影响一个人死于各种疾病的风险。这些“暴露反应关系”等式使研究人员得以计算细颗粒物和烟雾将如何影响患上包括心脏病、中风、肺癌等一系列疾病的风险。

在最后一步中,他们估测出每个网格中可归因于包括汽车、发电厂、家庭能源生产以及诸如燃烧作物残茬等农业活动在内的特定污染源的死亡人数比例。

总体上,研究人员推断,2010年,330万人因户外PM2.5和臭氧污染过早死亡。这一数字同最近WHO的估测相符。不过,研究人员表示,更加令人不安的发现是如果没有新的控制举措,到2050年,年度死亡人数将增至660万人。

最致命的污染源是住宅能源的使用,比如炉子。在2010年的过早死亡人数中,有31%即100万人左右是由住宅能源的使用导致的。研究人员推断,大部分过早死将发生在亚洲国家,比如印度和中国。在这些国家,家庭经常使用因燃烧木材导致烟灰释放的炉灶。严格管制这些排放物会很棘手。Lelieveld表示,比如,劝说印度居民采用更加清洁的技术被证实异常困难,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化和家庭传统。

研究人员表示,2010年的第二大致命污染源是农业。在当年的过早死亡者中,约20%即60余万人是由它导致的。Lelieveld 说,这一结果“令我惊讶不已”,因为“你通常想到的是空气污染大多来自交通和工业”。不过,他解释说,诸如畜牧业和肥料使用等农业活动会产生能被转化成空气细颗粒物的氨。研究人员发现,在美国东部、欧洲和诸如俄罗斯、日本、土耳其等国家,农业是同户外污染相关的过早死的首要来源。

研究推断,在包括电力部门、工业、生物质燃烧和车辆交通在内的其他污染源中,每一种对死亡人数的贡献率要相对较小。

Lelieveld提醒说,这些发现依赖于若干假设。一个假设是所有形式的PM2.5具有相同毒性。不过,他认为,颗粒物在化学构成上并不一样,因此基于位置或来源类型的毒性也不会相同。比如,Lelieveld介绍说,有研究表明,来自住宅能源和生物质的富碳颗粒物比来自农业和其他源头的颗粒物毒性更强。如果这是真的——尽管Cohen认为其仍是一项悬而未决的研究,家庭能源和生物质燃烧导致的同户外污染相关的死亡人数比例要比最新研究发现的更高,而来自其他源头的占比则会下降。

死亡人数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针对暴露在不同水平的污染中如何影响患病风险的假设的准确性。例如,就PM2.5暴露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来说,如今研究表明,即便向相对清洁的空气中增加少量污染,也会使患病风险高于向相对脏的空气中增加等量污染。研究人员将此项研究并入对PM2.5浓度同死亡风险存在何种关联的建模中。Cohen表示,这对于政策制定有着重要影响。它不仅“使清洁脏的地方有着公共卫生和经济上的意义”,还意味着即使是控制举措已相对严格的地方,也会从减少空气污染中收获巨大的健康益处。

“即便在诸如澳大利亚等空气质量不错的国家,减少细颗粒物污染仍会获得健康收益。” 新南威尔士健康研究人员Christine Cowie和 Bin Jalaludin在由科学媒体中心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来源:中国科学报 宗华)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