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小平 来源:《国家科学院院刊》 发布时间:2015/2/3 14:47:24
选择字号:
北方沙漠化研究获突破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小平等人与国内外学者合作,对我国浑善达克沙地的荒漠化过程及其机制的研究获得了重要突破。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位于内蒙古东南部的浑善达克沙地紧邻我国传统农牧交错带,是不同农业文明的交汇处,也是荒漠化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与前人观点明显不同,杨小平等人认为,该地区现代沙丘大规模出现的时间在约4200年前。他们发现,除了干旱化趋势的不利影响之外,该地区发生了重要的地貌与水文事件。位于沙地东部的西拉木伦河西向沙地内部溯源侵蚀加剧,通过地下河流的河流“袭夺”,使得沙地本已匮乏的地表水经过地下河流流入西拉木伦河,使沙地地下水位下降达30米左右,水系改变造成了该区湖泊快速消退。

野外考察期间,研究人员首次在浑善达克沙地东部发现了距今6000~5000年前红山文化时期远古文明的石器和陶片。红山文化衰落与消失的原因一直是个谜,研究人员判定在距今9000~5000年前,这一地区河网密集、水域辽阔,生长着桦树、云杉、冷杉、松树等多种乔木。证据表明,该地区曾人口较稠密,先民或以渔猎为生。但从距今4200年左右开始,环境恶化,河湖消失,土地开始变为沙漠。研究首次提出该地区荒漠化可能是红山文化消失的主要原因,使先民大规模南迁至气候更为湿润的黄河流域,并对随后于4100年前建立的夏朝及此后的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来源:中国科学报 冯丽妃)

《中国科学报》 (2015-02-03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