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猪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合作揭示了调控小型猪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机理,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干细胞研究与治疗》(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上。
小型猪是研究组织修复和细胞治疗的理想大动物模型,同时也是组织修复的重要生物材料供体,而猪和人的MSCs在免疫表型和细胞功能特性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据项目负责人牧医所副研究员牟玉莲介绍,间充质干细胞是体内一类具有增殖、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创伤后组织修复和细胞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而其迁移能力是影响其修复和治疗功效的关键因素。
该研究利用定量蛋白组学方法比较分析了五指山小型猪近交系骨髓来源和脐带来源的两种间充质干细胞差异表达蛋白,共鉴定出95种差异表达的蛋白,其中有20种蛋白被定位于细胞迁移相关信号通路中。表型分析结果显示,骨髓MSCs的迁移能力显著高于脐带MSCs,与细胞迁移的关键调控蛋白有直接的联系。
以小型猪为模型开展MSCs的相关研究能够有效解决供体来源导致的个体差异等问题。同时,该研究有助于揭示成体干细胞的组织特异性功能,为以间充质干细胞为基础的组织修复和靶向治疗提供了动物模型的参考数据。(来源:中国科学报 李晨 邬震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