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建民等 来源:《科学报告》 发布时间:2016/4/8 15:51:31
选择字号:
高脂动物源食品增二恶英致癌风险
我国东部和城镇居民面临风险远高于西部和农村居民

 

近日,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马建民和黄韬课题组研究发现,由于二恶英易富集于高脂肪动物体内,随着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变,二恶英临界癌症风险的人口比例已从1980年的0.2%增加到2009年的1.2%。该成果已发表于《科学报告》

二恶英,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具有半挥发性,一旦进入人体,因其本身具有化学稳定性并易于被脂肪组织吸收,在人体内的半衰期为7到11年,被国际卫生组织认定为一级致癌物。自1980年以来,随着我国钢铁冶炼、火力发电、垃圾焚烧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二恶英的排放显著增加。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马建民表示,由于二恶英在空气中的质量很小,目前无法像监测雾霾一样监测大气中二恶英的具体含量。目前,90%的二恶英通过饮食进入人体。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黄韬对记者说,排放在大气中的二恶英可以通过水、土壤或空气进入植物,再由植物进入动物体内,最终通过一种生物发大的过程积蓄在人体内。假设一只兔子一天吃一斤菜叶,菜叶中的二恶英会聚集在兔子的脂肪中。4个月后,人吃掉兔子,相当于吸收了过去120天兔子体内富集和增加的二恶英。“不易排泄,易富集于高脂肪动物体内的特点,使得二恶英很容易沿着食物链被放大。”黄韬说。

研究小组根据自己研发的《中国二恶英排放清单》,通过数值模拟,制作了大气迁移转化模型、食物网格模型以及高分辨率网格化大气排放清单。研究了从1980年到2010年我国二恶英排放及其在大气、水和土壤中的分布。

研究表明,自1980年以来,我国居民的饮食由粮食和蔬菜为主、少肉食的结构逐渐转为粮食和蔬菜摄入降低、肉食和蛋奶制品显著增加的饮食结构。由于二恶英易富集于高脂肪动物体内,进而通过人体食物链进入人体,增加了人类的致癌风险。研究发现,我国居民超过美国环保署推荐的二恶英临界癌症风险的人口比例已从1980年的0.2%增加到2009年的1.2%。高脂肪饮食结构对我国居民二恶英癌症风险的贡献从1980年的8%增加到2009年的17%。其中我国东部和城镇居民的癌症风险远高于西部和农村地区居民。

研究显示,虽然我国居民的动物源食品的平均摄入量仍然低于西方国家,但由于我国二恶英的环境水平增长较快,由此产生的我国居民的二恶英癌症风险不容忽视。(来源:中国科学报 刘晓倩)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