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一项有关巴布亚新几内亚一狩猎采集部落的研究。研究指出,人们关注自身在权威人士面前的声誉,可能鼓励其与他人合作。研究人员还认为,积极的社会声誉比对不合作者的处罚更能促进合作行为。
一个人渴望在特定社会中获得一定的声誉,这是人类合作行为演化的基础之一。过去有关这种人类行为的证据来自实验室,例如在实验中(通过计算机模拟等)创建一个人的虚拟社会形象。
来自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Gianluca Grimalda及同事以Teop人为对象调查了人类合作行为。Teop是巴布新几内亚一个关系紧密的小型部落,其部落结构以村庄长老为核心,长老在部落内拥有惩戒部落成员的非正式权力。长老又称为“大人”,起到了道德的守护者作用,处于Teop部落体系的中心位置。
在研究设置的一个社会经济游戏中,当“大人”在一边监督而不干扰时,一群Teop人会一起开展高效合作。但当换成来自另一个村庄且他们不熟悉的“大人”监督时,这种合作行为出现弱化。另外,当“大人”在一边监督时,游戏参与者对不合作者的惩罚力度也较轻。
这些结果表明,和想象中对于自己名声的担忧相比,自己在现实社会权威人士面前的声誉更能促进合作行为。(来源:中国科学报 唐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