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论文:寒冷气候逼迫古代人类走出非洲(详见排行榜冠军)
虽然京城还未迎来初雪,但凉凉的天气又让我想念那个场景:一群人,一个火锅,一间房,一篇paper。
记得刚入学的时候,导师让新生讲组会,清晰地记得那是一篇nature上的文章,对于刚入学的我要完全吃透这样一篇文章还是很有难度的。恰逢北京初雪,师兄便约我们一群新生去吃饭,那是我第一次吃北京这边的火锅,师兄边吃边给我们讲解paper。虽然已事过多年,我们也都已毕业,但这样的场景却也让我时时怀念......
书接上文,言归正传,来看上周(10月09日—10月15日)的论文排行榜。
第十名:中国科学家成功实现氧化石墨烯膜的离子筛选
陈亮及其团队的研究工作,证明了离子与石墨烯片层内芳香环结构之间存在水合离子-π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像“桥墩”一样支撑石墨烯片层,精确控制了石墨烯膜的层间距,而不同大小的水合离子相当于不同大小的“桥墩”,进而对应于不同的层间距。对于具有最小水合直径的钾离子,由于钾离子的水合层较弱,进入石墨烯膜后水合层发生形变,导致特别小的层间距。
小编:石墨烯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啦。
第九名:纳米颗粒也能递送CRISPR“剪刀”
英国《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日前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介绍了通过纳米颗粒而非病毒来递送CRISPR基因组编辑分子的方法。实验中,美国科学家利用这种非病毒递送方法,有效纠正了引起小鼠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遗传突变。
小编:围绕着CRISPR,人类能做的越来越多了。
第八名:人体组织基因活性大规模破译
我们能破译所有人体组织的基因活性吗?英国《自然》和《自然•遗传学》杂志发表一系列基因组学论文,全面介绍了基因表达在人体不同组织和不同个体中的差异,这些发现为认识健康组织中基因变异和基因表达的关联带来了新启示,为揭示有关疾病分子的起源提供了新线索。
小编:ATGC,组成了复杂的生物种群,确实需要科学家好好研究。
第七名:中科院生态中心微生物群落稳定性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科院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邓晔研究组,在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为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理解提供了新见解,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Molecular Ecology上。
小编:生态是各种生命体非生命体共同构成的,研究好生态系统,能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功能。
第六名:中外科学家合作揭示亚洲人复杂遗传史
《Current Biology》杂志发表了首次针对中国地区古人类的全基因组研究成果,题为“四万年前亚洲人为欧亚早期人群结构提供新洞见”。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Melanda Yang、高星、同号文与德国马普进化人类研究所等团队合作完成。该项研究分析了距今四万年前出土于北京房山田园洞的一具男性个体基因组,发现东亚早期人群组成十分复杂。
小编:东亚早期人群组成十分复杂,人类那个时候就开始各大洲四处游玩了呀。
第五名:离子精确“装订”石墨烯膜可用于离子筛分和海水淡化
精确控制(氧化)石墨烯膜的层间距,达到十分之一纳米精度,是其在水处理、离子/分子分离以及电池/电容等应用的关键。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方海平团队、上海大学吴明红团队、南京工业大学金万勤团队和浙江农林大学学者合作,提出并实现了用水合离子自身精确控制石墨烯膜的层间距,展示了其出色的离子筛分和海水淡化性能,并用理论计算、上海光源的X射线小角散射(BL16B1)和精细吸收谱(BL14W1)实验阐明了机理,相关论文发表在Nature上。
小编:实现海水淡化了呀,为科学家点赞。
第四名:健脑药或能减轻高山病
一种旨在提升认知能力的健脑药,似乎也能保护大脑免受高空病的折磨。一项研究在海拔4000米处对该药物进行了测试。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大脑与行为》杂志。
小编:科技的发展带来的好处是无穷的。
季军:页岩水敏感性研究取得进展
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页岩宏观膨胀变形低于2%,该低膨胀变形主要和页岩含有非膨胀性的夹杂有关。页岩在吸水和失水过程均产生了微裂隙,新生裂纹产生于页岩基质与夹杂边界,它们是由于基质和夹杂变形不协调而引起的应力集中所致。细观研究还揭示了页岩及粘土颗粒膨胀性区别的内在机理。
小编:页岩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实现大规模商业开发页岩气。
亚军:中科院动物所创制首例甲减猪模型
该研究工作创制了首例猪甲减模型,并首次发现KLF9作为一个关键的因子介导甲状腺激素受体调控造血和免疫细胞的发生,从而揭示了甲减患者贫血和免疫缺陷的潜在原因,为人类甲减的精准医疗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也为培育高免疫力的新品系猪和猪的健康养殖提供了理论基础。论文以Thyroid hormone regulates hematopoiesis via TR-KLF9为题在线发表在Blood杂志上。
小编:动物所棒棒哒,一项研究多种用途。
冠军:寒冷气候逼迫古代人类走出非洲
古代人类长途跋涉走出非洲,可能是为了逃脱干旱的气候。这是对非洲东部跨度达20万年的气候记录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果。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地质学》杂志。
小编:看来环境改变人,古人诚不欺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