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论文:青藏高原中部地区曾为温暖湿润低地(详见排行榜季军)
大家这几天是不是都在忙着制定出行计划呀,别着急,看完了本期排行榜,大家就可以好好地去玩耍来迎接美好的劳动节啦。书接上文,言归正传,科学网论文频道编辑部根据每篇论文的点击量,选出上周(4月17日至4月23日)论文频道最受关注的十大论文。
第十名:人类对地球影响的增长速度是工业化前700倍
美国马里兰大学知名科学家带领的一个国际团队(包括五名美国科学院院士)发表新的研究论文指出目前广泛应用于环境、气候和经济政策的气候模式缺少了关键性的双向反馈,没有充分考虑到重要社会系统变量如不平等性、消费和人口。这篇以"Modeling Sustainability: Population, Inequality, Consumption, and Bidirectional Coupling of the Earth and Human Systems"为题的文章指出,地球系统组分(大气、海洋、土地和生物圈等)不仅为人类社会系统(人类及其生产、分配和消费活动)提供水、能源、生物和材料等输入,也吸收和处理着人类系统排出的污染和其它废物。
小编:记得某位院士说过,地球不需要我们拯救,我们需要拯救的是自己,希望人类对自己好一点。
第九名:中科院古脊椎所发现奇异食鱼反鸟
4月13日出版的国际刊物《古脊椎动物杂志》(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王敏与周忠和关于早期鸟类的研究成果。他们对首次发现的吃鱼的反鸟进行了形态学和系统发育的研究,为反鸟类早期演化的多样性,特别是椎体间的关节方式、头骨和腰带部分,提供了大量新的信息。
小编:小编觉得鸟的名字比较好玩。
第八名:中国科大理论预言首类结构稳定的单层二维铁电材料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及物理系朱文光研究组与校内外同行合作,通过理论计算预言了首类同时具有面内和面外极化且单层稳定的二维铁电材料。该研究成果以Prediction of intrinsic two-dimensional ferroelectrics in In2Se3 and other III2-VI3 van der Waals materials 为题,于4月7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8, 14956 (2017)]杂志上,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博士生丁文隽、朱健保、王喆。
小编:中科大有个少年班,那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第七名:防晒霜添加剂损害毛囊干细胞
近日,青岛农业大学教授沈伟课题组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纳米毒理学(Nanotoxicology)》上发表研究论文,系统阐述了涂抹在皮肤表面的防晒霜添加剂纳米氧化锌如何通过毛囊结构侵入皮肤组织,并对皮肤组织产生消极影响。
小编:去海边玩耍的时候,涂不涂防晒霜,这是一个问题。
第六名:全基因组扩增实现百分之九十七覆盖率
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刊登了哈佛大学华人科学家陈崇毅课题组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一种名叫“转座子插入线性扩增”(LIANTI)的技术,首次实现了全基因组的线性扩增。陈崇毅博士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邮件采访时表示,这一全新技术能实现高达97%的单细胞基因组覆盖率,准确度超越了目前在用的所有扩增技术。
小编:准确度确实很高。
第五名:孙炳伟团队揭示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抑制新机制
4月10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孙炳伟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Endotoxin induced autocrine ATP signaling inhibits neutrophil chemotaxis through enhancing myosin light chain phosphorylation” (内毒素引起的自分泌ATP信号通过促进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小编:基础研究很重要。
第四名:张锋团队发布CRISPR全新诊断系统
“基因魔剪”再添虎翼。美国博德研究所张锋团队在近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用另一种剪切酶Cas13a取代CRISPR/Cas9中的Cas9,将原本靶向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基因编辑工具延伸为靶向RNA(核糖核酸)的全新诊断系统,灵敏度甚至高到能检测出单个目标核酸分子,有望给基础研究、传染病诊断治疗等带来革命性影响。
小编:科学家很重要,我们要对他们好一点。
季军:青藏高原中部地区曾为温暖湿润低地
日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飞翔团队在学术期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论文,通过对特定的鱼类化石及其伴生植物化石的研究,推测青藏高原中部地区在距今约2600万年至2400万年前,曾是温暖湿润的低地。这一成果为重建青藏高原的地质历史新添了独立证据。
小编:沧海桑田,不外乎如此吧。
亚军:铝离子电池电极与电解液材料研究获进展
近期,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系戴宏杰领导的研究群针对石墨电极容量不足、电解液成本高等问题,又提出了低成本、高电容量石墨正极的新制程,同时开发以尿素为主的低成本离子液体电解液。这两者的结合让铝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脚步往前迈进了一大步。相关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与《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杂志上。
小编:电池行业终将迎来重大突破的。
冠军:液态玻璃成3D打印新材料
高精密的玻璃结构也可以3D打印?英国《自然》杂志18日发表的一项材料科学研究报告称,德国科学家使用标准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了超复杂、高精细且高质量的玻璃形状,如微小的扭结状脆饼干或城堡。这意味着,现在利用3D打印技术已可以制作具有较高光学性能的结构,可大量适用于设计复杂的透镜和过滤器。
小编:3D打印越来越先进了。
传送门:
投稿地址:
http://news.sciencenet.cn/paper/add_paper.aspx
查看论文原文方法: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16999572288441034.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