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一个由中国、美国、丹麦学者组成的国际团队通过遥感和实地观测发现,世界第二大冰盖格陵兰冰盖因冰雪消融而直接流入海洋的融水量被明显高估了。这一发现是冰川水文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对确定气候变暖背景下冰川消融对全球海平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总面积约181.3万平方公里的格陵兰冰盖是世界第二大陆地冰盖。它平均厚度约1500米,占世界总冰量的7%至9%。近几十年来,由于气候变暖,格陵兰冰盖处于加速融化过程中。目前,它已成为对世界海平面上升贡献最大的单个冰体。
长期以来,科学界对格陵兰冰盖的研究以模型模拟为主,关于冰面上实际情况如何,外界知之甚少。而此次研究中,由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副教授杨康参与的团队,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哥伦比亚大学、丹麦及格陵兰地质调查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影像、实地勘察等多种方式,收集了一批珍贵的一手资料。
2015年7月,科研团队飞赴格陵兰冰盖,对一块约60平方公里的集水区进行了冰面水文调查。结果发现,与实际测量比较,模型高估了21%至58%的融水量。冰面径流量的峰值也并非原本假设的每天12时至14时,而是出现在晚间19时至20时。
“我们认为,冰面融水会填充在冰层的孔隙中,这可能是造成模型误差的主要原因。同时,模型没有考虑到融水输送需要的时间,实际测量融水的输送速率和时间,有助于准确判断冰盖消融到底对海平面变化带来多大影响。”杨康说。
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后续,南京大学计划通过“冰上丝绸之路”国际科研合作平台,进一步推进格陵兰等北极地区的研究。(来源:新华社 王珏玢)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