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剑桥大学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地球早期存在的一些复杂的有机体在进化过程中变得更高、更大,其原因并不是为觅食,而是要把后代散布到更广阔区域,从而更好地繁衍。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化石记录,探讨了数亿年前生命的生存状况。
刊登在英国期刊《自然·生态学与进化》上的研究报告说,在比震旦纪(约6.35至5.41亿年前)更早的时间里,生命体在体积上都非常微小。然而到了震旦纪,复杂的有机体开始出现,一些甚至在体型上能够长到两米高,它们尽管看起来像蕨类植物,但其实很可能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之一。
研究人员认为,许多在海洋中成功繁衍的生命,其实是能够把后代“投放”到最远区域并建立聚集地从而占领周边环境的一类,个头足够大才更有利于它们实现这一目的。
此前一些观点认为,有机体在进化过程中体型不断增大是为了在获取食物的竞争中得到优势。但报告主要作者、剑桥大学学者埃米莉·米切尔说,那个时候的海洋充满营养丰富的食物,没有太多的竞争压力,甚至猎食者都还没出现。团队在化石分析中也看不到两者的必然联系,反而有明显证据显示它们的体型与扩大繁衍范围有更强的关系。
然而,这类在震旦纪繁衍很成功的有机体到了寒武纪初期(约5.4亿年前)就有不少逐渐消失,这个时期的生物进化快速推进,化石记录显示许多动物类型从这个时期开始出现。(来源:新华社 张家伟)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