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由中、英两国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新近通过对白垩纪远古植物化石的研究,还原出距今1.45亿年至8500万年前后,印度板块如何与澳大利亚板块分离、并向北漂移。这一成果为研究板块运动提供了新的重要依据。
印度板块是指印度河—雅鲁藏布江以南的区域,在地域上包括西至巴基斯坦、东至中南半岛西部的地区,我国西藏南部也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它原本位于南半球,属于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地质学家认为,在距今6000万年前后,不断向北漂移的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发生碰撞,由此抬升出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此次,研究人员根据陆生植物易受海洋地理隔离,从而能准确反映板块间亲缘关系的特点,从古生物角度还原出1亿年前白垩纪早、中期印度板块的运动历史。科研团队在位于我国西藏岗巴县的沉积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陆生植物孢粉化石,并对这些化石展开了系统研究。
研究发现,在1.45亿年前,印度板块与澳大利亚板块的植物类群高度一致,这说明此时两者仍然相连。大约1.1亿年前,印度板块与澳大利亚的植物类群出现差异,两者开始分离。从约1亿年前开始,印度板块的植物群展现出与澳大利亚板块完全不同的特点,这表明作为一个被海洋孤立的板块,印度板块开始了孤独的“北漂”历程。到8500万年前,印度板块北缘开始出现原本非洲北部特有的植物,这说明此时印度板块已经从南半球中高纬度漂移至赤道区的非洲北部附近,两个陆块之间的陆生植物已经可以“互通有无”。
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地质学期刊《三古》上。(来源:新华社 王珏玢)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palaeo.2017.09.014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