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杨亚研究员主持特刊:纳米能源材料和器件| MDPI 特刊征稿 |
|
期刊链接:https://www.mdpi.com/journal/energies
微信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zEzNjgxMQ==&mid=2649984879&idx=2&sn=
0f89239ed9390381bf9213c385e710fd&chksm=f1de35abc6a9bcbdad8972e634d2517614
b5b03029762e278f65a16a67fea30fc58c6fb3e986&token=287653195?=zh_CN#rd
将环境能量有效转化为电能,特别是基于摩擦电、压电、热电和热电效应的纳米发电机,在收集微纳米能量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作为纳米能源的新兴技术,在过去十年中,具有不同材料和结构的纳米发电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在输出功率密度和能量转换效率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纳米发电机的总电功率仍然受到限制。
如何进一步改善这些类型的纳米发电机的输出性能呢?
通过多种效应的耦合可以实现环境中同时存在可用的热能、光能和机械能等多种能量的同时、单独转换;通过集成不同的纳米发电机、混合纳米发电机可以提供一种有希望的策略来显著提高总电功率。同时,一些能源材料具有多种物理性质,可以用于制造耦合纳米发电机以收集多种能量。例如,基于摩擦电-压电-热电效应的混合纳米发电机可以同时实现机械能和热能的收集。另外通过组合热电和热释电效应可以更有效地收集热能。与单个纳米发电机相比,混合纳米发电机表现出更好的输出性能。
为了更好地促进相关领域学者针对纳米能源材料与器件的交流与深入探讨,Energies 期刊编委杨亚研究员,提议创建特刊“Nanoenergy Materials and Devices”,旨在集中发表该领域最新应用研究相关的实验论文和综述类文章。
客座编辑介绍
杨亚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杨亚,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微纳能源与传感实验室负责人。在微纳能源与传感研究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原创性和开创性研究成果。杨亚研究员以构建高性能多效应耦合纳米发电机和高精度自供电传感器阵列为目标,从半导体纳米材料的设计和可控制备出发,探索力-热-光耦合效应对纳米发电机的调制机理,在新型耦合纳米发电机的设计和集成、基于纳米发电机的自驱动传感器、柔性大规模传感阵列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截至目前,杨亚研究员在顶尖国际期刊上发表了论文160余篇,在Web of Science论文总引用数10,000余次,H因子60;已申请和授权的中国专利40余项;获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2010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第四完成人);主持或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等10余项基金课题。
研究领域:新能源纳米材料与器件、复合与耦合纳米发电机、自驱动传感器系统等。
特刊信息
本期特刊着眼于纳米发电机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其在多种能量转换中的应用。我们邀请基于单效应或多效应耦合的纳米发电机最新技术发展的论文,以及有关表明纳米发电机未来方向的综述。特刊主题涉及但不限于以下方向:
• 纳米能源;
• 纳米发电机;
• 感测器;
• 压电材料和器件;
• 摩擦电材料和器件;
• 热释电材料和器件;
• 热电材料和器件。
特刊截稿日期:2021年8月31日
特刊详情页链接:https://www.mdpi.com/journal/energies/special_issues/Nanoenergy
投稿方式:点击特刊详情页左上“Submit to Special Issue”即可投稿。
Energies (ISSN 1996-1073,IF 2.702) 是由MDPI出版的关于能源工程和研究的国际性开放获取的期刊。期刊已被SCIE、Scopus、Ei Compendex等数据库收录。Energies 采取单盲同行评审,一审审稿周期约为16天,文章从接收到发表上线仅需4天。
(来源:科学网)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