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发展脉络

程代展教授科学网发文痛陈:“优秀博士生放弃科研执教中学”

2012年11月13日,中科院研究员程代展在科学网首发长达近3000字的博文 《昨夜无眠》, 痛陈“自己的一位优秀博士生毕业放弃留校做科研,选择签约北京某中学做老师”,表达惋惜与困惑。

博文引起科学网多位博主关注,张海霞谢强黄秀清等各位教授迅速跟进讨论,科教界师生众说纷纭。

(注:该文发布一周内在科学网点击量达13万,推荐用户600人,评论数近800条。 同时引起近百家媒体报道和转载,影响受众广泛,转载转发评论数万次。“逃离科研”一词百度搜索相关结果约2,080,000个。)

百家媒体持续报道,两会代表热烈讨论

科学网《“逃离”科研》系列事件和在线访谈活动,自2012年11月16日起引发人民日报凤凰卫视新京报广州日报中青报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法制晚报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新民晚报中国教育报工人日报解放日报长江日报中国之声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央视网凤凰网光明网中国广播网中国教育新闻网新浪网腾讯网网易和讯中国网等近百家主流平面媒体和网络门户的热情关注和报道,报道周期从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持续长达4个月。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逃离科研”话题引发了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的热烈讨论

第一时间引发各大网络平台激烈争论

程代展教授的科学网《昨夜无眠》一文第一时间被各大网络平台转载传播,当即引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BBS、人人网新浪微博及公众关于“科研苗子”逃离科研的热烈讨论,超越科教圈,迅速成为当周社会各界热门话题。

 

科学网举行《“逃离”科研》在线访谈,讨论推向高潮

11月15日,程代展教授再次在科学网发表博文《我的反思》同时,科学网举行《“逃离”科研》在线访谈 ,并在新浪微博同步进行。访谈受到数万名网友的热情关注和评论转发。

 

11月18日,程代展老师博文中的“当事”博士生在人人网发布文章《我为什么逃离科研》,并被博主转发到科学网,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11月20日,程代展教授再次发布博文《再反思——兼评我学生的博客》 ,表示尊重学生的选择,但基本不同意他的观点。博士当中学教师是一种浪费,特别是这样有天分的理工科博士。“心里仍盼他能回归科研”。

细数:科研“逃兵” 查看详细>>
 
 
他几乎是个无可挑剔的好学生,清华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有一张令人羡慕的成绩单:已发表十几篇期刊论文、十几篇会议论文(至少一半是国际会议)、还有一本和我及我另一个毕业学生合写的专著。得过控制界很有影响的关肇直奖,今年得了数学院的院长特别奖。我坚持要求他毕业后到国外做两年博士后。然而半年前,他突然跟我说,毕业后他想去银行,或者到中学当教师。对他好说歹说也没能动摇他的决心,我“哀莫大于心死”了。详细
 

 
几年前,最顶尖的某大学的一位学生来找我谈保研,条件很好,中学是竞赛保送生,数理化都是很强,对我们学科的现状和前景也是门清儿,当时推荐给一位十分优秀的导师,顺利录入北大。结果不久后请我再帮他联系换导师,好心帮他换了另一位好导师。没想到在一个著名培训学校的宣传栏看到他的照片,原来他成了该学校创始人,从事奥数辅导。一个多么好的苗子,可是他却早早地把自己抛弃了,用他的聪明才智做着这些可以称为“教育的囊肿”的事业详细
 
 
以前也见过一位小牛学生,超级聪明,勤于独立钻研,渴望以后做一名高校教师,导师非常喜欢他。过了几年,偶然开会遇见了这位学生,博士还没有毕业,人已经一点精神都没有,完全是一个小老头。问起了博士毕业后的打算,他说只想早早毕业,到任何一个单位去工作都可以,只要不做科研就行了。多聊了几句得到了实话,他已经对科研产生了极度的厌恶:太难、无聊、看不到头……详细
 
当事博士生“回应” 查看详细>>
 
我为什么逃离科研
 
其实很简单,唯一的原因就是没兴趣了。没兴趣还算个比较中性的词的话,我其实可以说我已经厌恶科研了,主要原因有两个:1. 累。2. 没能力。
 
我为什么选择中学
 
1. 我觉得我有足够能力应对中学数学的知识。
 
2. 我也很喜欢教会别人知识的那种成就感。
 
3. 生活比较稳定。
 
4. 我真的是没时间找其他工作。 详细
 
解析:“逃离”现象 查看详细>>
 
 
高校和科研院所待遇低,是人才流失的一大原因。还拿我的学生说罢,他到的中学可以给他提供住房和不错的工资。他们说,他如果到大学,要奋斗五到十年才能达到这个水平。据我所知,他家境欠佳,他面临生活的压力。正像许多参加讨论的年轻人说的,大学的青年教师工资低,没住房。许多得了博士学位的年轻人,他们多半都小三十了,面临着结婚生子的压力,靠空洞的 “理想”,“事业”,“追求”等能拴得住他们吗?详细


 
 
中国的父母99%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大出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大多考虑的是孩子将来能够光宗耀祖,自己的面子有亮有光,至于孩子将来是不是真正快乐和幸福都是次要的。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儿子,他的将来最好都要听你的安排。虽然学生学术上很优秀,发表了几篇顶级文章,但他内心深处是否真正视科研为乐趣,老师恐怕没关心过也没交流过吧。中国的教育问题根子还是出在中小学,正如武夷山老师所说:未来的学术大师首先投身中学教育,为孕育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未来的学术大师奠定基础。详细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全球学术界大浮躁大跃进的年代,这种浮躁的背后,其实是科研人员待遇的普遍低下。待遇低了,那么人就只好玩各种短平快的招数来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无论是离开学术界去银行,还是留在学术界发大量垃圾论文拿奖金,都是如此,都是人们用脚投票的结果。详细
 
 
做科研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很多时候也会受周围人价值观的影响。一个年轻人要想在科研道路上走得远,绝离不开身边的人的理解和支持。反过来,趟一个人周围的人都不能理解他工作的价值,不能给予他必要的支持,那么他在这条道路上很难走远。详细
 
  
有人说知识是成功之母,我说:错!兴趣才是成功之母。在高考指挥棒的鼓动下,中国人的科学兴趣从小就被知识的海洋吞没,中国教育不过是反复导演伤仲永的悲剧。详细 
 人民日报:优秀博士生为何选择当中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