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放现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供图
本报讯(记者朱汉斌)由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教授杨胜雄主持研发的“海底冷泉原位智能监测/探测站”系统,搭乘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二号”船,近日在我国琼东南海域“海马冷泉”区顺利完成布放工作,标志着我国在海底冷泉原位监测技术上取得重要进展。
据悉,“海底冷泉原位智能监测/探测站”系统具备“声”“光”“电”“机”等功能,其集成度、全面性、智能化和水下通信应用等多项功能均为国内首次部署,可原位、实时、长周期监测/探测海底冷泉形成演化过程。
该系统搭载了浊度计、海流计等多种物理与化学传感器,同时集成了地热、微地震、喷口观测、智能化样品采集等子系统,通过水下控制舱设定程序采集存储各子系统探测数据,并对深海电池进行分类分配管理,实现海底6个月原位连续探测、智能识别和原位样品采集等功能。此外,该系统具有无线声通信和光通信模块,可在原位观测期间,根据母船动态随时对探测站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和数据传输。
《中国科学报》 (2025-01-16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