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满山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22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新疆冰川灾害需警惕冰川混合洪水

 

帕米尔克拉雅依拉克冰川跃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供图

本报讯(记者叶满山)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一项关于新疆冰川灾害时空变化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深入剖析了过去70年新疆冰川灾害的演变规律与驱动机制,为当地乃至全球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科学参考。相关论文发表于《第四纪科学评论》。

新疆作为中国冰川资源第二大省份,其冰川数量占全国冰川总数的42.86%,面积占比43.7%。新疆冰储量全国最多,占比47.97%。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新疆冰川持续退缩,冰川灾害频发,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针对这一形势,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上官冬辉表示,研究人员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历史数据,结合先进的遥感技术和现场观测手段,对过去70年新疆冰川灾害的时空分布格局与变化趋势进行了全面梳理。研究发现,新疆冰川灾害事件在1950年至2000年间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而自2000年以来,虽然频次有所下降,但灾害类型和范围却发生了显著变化,如昆仑山北坡等地近年来就监测到冰川混合洪水的发生。

“我们的研究揭示了新疆冰川灾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空间格局上,天山和帕米尔-喀喇昆仑山一带是冰川灾害的高发区,这些区域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使得冰川灾害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上官冬辉解释说,天山地区是冰川跃动、冰川洪水和冰川泥石流3种灾害的聚集区,而帕米尔-喀喇昆仑山一带以冰川跃动和冰川泥石流为主,对中巴公路等交通要道构成严重威胁。

上官冬辉强调,温度是驱动冰川灾害时空变化格局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人员通过对冰川变化、气温和降水等3个驱动因子的深入分析和评估,发现温度上升是导致冰川灾害频发和变化的主要原因。

上官冬辉表示,该研究不仅揭示了新疆冰川灾害的发生过程、孕灾环境和机理,还为相关部门制定防灾减灾策略提供了精准的范围参考。这将有助于减少冰川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保障新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quascirev.2025.109183

《中国科学报》 (2025-01-22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超薄材料创造磁性之谜 农场安装垂直太阳能电板不会导致作物减产
罕见!七大行星要排队了 拉尼娜姗姗来迟,但不会持续太久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