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建军:SCI不至上了,我们怎么评人才和成果? 】 破了SCI神话,是好事。但我们如果不建立新的合理评价指导思想和评价体系,人才和成果评价很可能会成为新的腐败高发地带。到那时改革的喜悦很可能会变成痛苦的回忆。
【吴日恒:不妨把时间轴拉长来评价科研工作者的贡献】 在我看来,弱化过去对目标过于量化的考核体系,取消论文奖励制度,而强调代表作制度(注:时间轴设计要合理)无疑是一种进步。
【刘庆生:学者自律是科学评价的基石】 我认为,作为一个小同行专家学者评判同行之间科技成果水平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即使大同行,一般凭借知识面和认知能力也可以粗略判断某些帽子人才的水平,难的是评审专家学者的公正公平心。
【王庆浩:破除唯SCI,树立原创第一】 破除SCI,立什么?答案是树立原创。鉴于原创的重要性,我国要想打造成创新型国家,应该大力倡导“原创第一”!
【陈德旺:SCI论文一支独秀不是春,科研成果百花齐放春满园】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有诗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在新时代,希望“SCI至上”是沉舟,是病树,各类卓越科研成果将千帆竞发,万木逢春,形成百花齐放的满园春色。
【秦四清:探讨破“SCI至上”后的科研评价原则】 显然,未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和意义大小,是衡量研究者创新能力和工作价值的“标尺”。若研究者创立了原创性理论方法,解决了别人历经长期探索仍无计可施的重大科技难题,则这样的工作为“一流”;若其提出了高创新性的理论方法,解决了较为重要的科技难题,则为二流;若属于在前人基础上改进不大或拾漏补遗式的跟风工作,则为“三流”。
【陈立群:学术评价的个人体会】 总之,对基础性研究的评价,首先是看公开发表的同行评议,尤其是权威人士和/或重要期刊会议上的评议。其次是看引用数量,尤其是与同领域/方向/期刊论文比较的他引数目。最后是看经过同行评审的自我评价。
【陈德旺: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才是科研评价的正确导向】 相信此意见实施后,我国科研队伍将实现“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理论研究,核心技术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人才均有用武之地,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 乘风破浪正远航”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