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向世界推广节能技术 |
|
日本将在八国峰会提出“分业种减排” |
|
7月7日至9日,第34届八国峰会将在日本北海道的旅游胜地洞爷湖举行。据《纽约时报》报道,主办国日本将环境和气候变化定为本次峰会的主要议题,并希望借此机会推广日本的节能观念,展示和出售日本的节能技术。
美、英、俄、加、法、德、意和日本八国首脑和欧盟主席巴罗索将出席此次会议。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墨西哥五大发展中国家领导人也将与会。日本提出《地球降温建议50条》,并倡议建立新的国际碳排放框架协议。
《纽约时报》的文章指出,在发达国家中,日本是唯一在能源价格再次下跌后,仍然持续投资能源研究的国家。日本能源节约中心是一家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旨在促进能源效率,该中心的Hisakazu Tsujimoto说:“日本在几十年前就提醒自己如何与每加仑4美元的石油价格竞争。在能源价格高涨的今天,日本比其他国家能更好地面对这种局面。”
根据位于法国巴黎的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2005年,日本每1美元经济活动所消耗能量只相当于欧盟国家或美国的一半,相当于中国和印度的1/8。也许大家都知道日本有诸多的绿色产品,如混合动力汽车,但实际上它最节能的部分在制造业。
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石油危机严重冲击日本这个资源短缺的国家,自此,日本承诺并一心一意致力于降低能源使用量,而太平洋水泥厂就是这样一个典范。
《纽约时报》的文章详细描绘了这家水泥厂:高耸的炉子、叮当响的输送带运送着破碎的岩石,太平洋水泥厂看起来就像是工业革命时代的遗迹。然而,它却是现代节能工厂的典型,这个水泥厂利用自己的废热生产了所需要的绝大部分电力,大大减少了购买电力的费用。中国和亚洲各地区的工程师纷纷来到这里,学习和研究它的设计。
今天,随着石油价格的猛涨和世界对付全球变暖的努力,日本希望在这个全球紧迫性的事务中发挥领导作用。它希望在八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展示自己的努力从而推广自己的节能观念、出口昂贵的节能技术。
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勾画了自己对这次八国峰会的设想:“超高级技术和避免浪费的国家精神让日本拥有世界最节能的结构,日本希望对世界作出贡献。”他呼吁八国在讨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时采取多种目标,并努力在2009年底达成一项新的全球协议。1992年制定的《京都议定书》将于2012年到期。
从多方面衡量,日本是世界上最节能的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的石油危机后,日本各界迫使自己遵守政府制定的节能目标,并对石油加以重税。能源专家将之归功于日本在节能问题上的国家共识。
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数据显示,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日本工业界努力让其年度能源消费持续在10亿桶石油的水平,即使在经济成倍增长的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日本工业界也维持了这个能耗水平。
日本节能步伐最大的产业是钢铁制造业,因为钢铁业是这个国家最大能耗单位。日本钢铁联盟的数据显示,从1972年到2006年,日本钢铁工业投资450亿美元研制节能技术。
效果显而易见。京浜钢铁厂位于东京湾,由日本第二大钢铁制造公司——JFE钢铁株式会社运营。众多的钢管沿着鼓风炉和周围建筑铺设,捕捉了以前排向大气或当做废料燃烧的热量和气体,并作为发电能量,解决这个工厂90%的电力需求。
JFE钢铁株式会社气候变化政府小组的负责人Yoshitsugu Iino说,这些创新技术让京浜钢铁厂每生产一吨钢所耗能量只相当于30年前的35%。他认为,如果全球钢铁工业都采取日本的技术,那么每年将减少3亿吨的碳排放。
日本川崎重工在位于 Kumagaya的一家水泥厂制造了一台废热发电机,这项技术的研发开始于1979年。但是,这种发电机过于昂贵,因此无法在能源价格低廉时出口。如今,由于能源价格的攀升,该工厂在最近三年内开始收到海外订单,并出售了64台。
但是,美国宇航局的气候科学家James E. Hansen指出,即使制造业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日本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还是在增加,主要原因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煤的持续依赖。7月3日,他向日本首相福田康夫递交了一封公开信,希望日本政府承诺降低排放。日本也计划在即将召开的八国峰会上支持这项建议。
现在,日本政府正努力让日本的能源标准成为全球工业界的标准。福田康夫已提出一个名为“分业种减排”的温室气体减排法,也就是说,按电力、钢铁等工业业种,计算出可能削减的排放量并设定目标的方法。这种方法将为世界同类行业树立相同标准,而不管它在什么地方。
日本工业界支持首相的“分业种减排”,它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将它们高水平的节能指标变成全球标准。《纽约时报》的文章认为,这会给日本工业界在全世界出售它们的节能技术提供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机会。
日益增长的能量价格将是这次八国峰会的主题。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将面临扩大海底钻探、控制对冲基金的呼吁。布什政府愿意和日本及其他国家发展“行业对行业”的伙伴关系,寻求竭制排放的新方法,但反对强制性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