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王丹红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2-3 2:33:38
胡晓东谈记忆中的陈景润:他并非呆板而是特别执著

 
30多年了,胡晓东至今还收藏着1978年2月17日出版的《光明日报》,因为这份报纸转载了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这篇文章对我产生了特别深刻的影响,促使我走上了数学研究的道路。”
 
胡晓东现在是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副所长。1978年2月,在光明日报社工作的母亲将这份报纸带回家,还是高中一年级学生的胡晓东读到了这篇文章,他回忆说,“我本来就比较喜欢数学,这篇文章激起了我的梦想和追求,1980年,我报考了清华大学应用数学系(当时没有数学系)。”
 
2008年12月,坐在应用数学所位于九楼朝南的一间独立办公室,胡晓东接受了《科学时报》记者的采访。
 
从高中、大学、研究生到研究员,胡晓东多次搬家,但是这张刊载陈景润事迹的报纸一直跟随着他,“我并不作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但我们这一代人却有一种哥德赫猜想情结,这是一种梦想,一种感情。”
 
1985年,胡晓东被推荐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读研究生,1989年获得运筹与控制专业理学博士学位,“中科院是我挺崇拜的一个地方,陈景润是我的一个目标和榜样,能推荐到这个地方来,我觉得特别高兴。我也挺喜欢应用数学的。”
 
“陈景润是一个特别执著的人,但现在社会上普遍认为他特别呆板,从而很多人也认为科学家特别是数学家也是书呆子。”胡晓东说,“其实,不是这样的,我自己也是做数学的,我的感觉是他不是呆,而是特别执著,执著地追求他的梦想,生活的艰辛和政治压力都没法阻挡他做数学。现在大家没有理解他执著的精神,却把他当成一个书呆子的负面形象,这是不对的。”
 
在中国,陈景润的名字家喻户晓,陈景润的形象深入人心。前一段时间,胡晓东到医院看望生病住院的母亲,母亲向自己的一位同事介绍:“这是我儿子,他在中科院数学所工作。”这位同事说:“哦,就是陈景润的那个所。”
 
不久前,胡晓东在陪上初中的女儿看电视剧《陈景润》时,发现她不能理解陈景润的那种生活,他对女儿说:“你可以不过陈景润那种生活,但你应该去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做。”
 
胡晓东现在负责中国数学会网站的管理,2008年初,他专门在中国数学会的网站上做了一个纪念专题——徐迟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发表30年。
 
“30年后,我重新读了这篇文章,挺感慨的,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了学生时代的那种梦想和感觉了,就是觉得一个东西特别值得你追求并一直想着的那种感觉。现在整天都忙忙碌碌的,事情越来越多,但精神上的追求却越来越淡漠了。今天虽然经济进步了、科研环境改善了,但有些方面的东西却被忽略了。其实,人一直要有一种精神上的追求。这也是促进我做这个专栏的原因。”
 
重读这篇文章,其中最后一句话引起了胡晓东的特别注意:“他生下来的时候,并没有玫瑰花,他反而取得了成绩。而现在呢?应有所警惕呢,当美丽的玫瑰花朵微笑时。”
 
“以前没有特别注意这句话,只是在想他为什么那么执著,是因为他有梦想,他就是为了要做数学、要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事情就完了,其他的都不重要。今天,这句话却提醒了我,我需要警惕。我有自己单独的办公室,有三室一厅的房子,生活中有了玫瑰花,但追求呢?”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陈景润住的是6平方米的锅炉房,生活清贫,并受到严重的政治批判,说他走白专道路。“做数学,没有人比陈景润更困难了。30年后,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肯定提高了,像我,条件好了,却又不能静不下心来做数学。整天忙忙碌碌的,申请经费、汇报、评估、被评估、职称……这些又是必须做的事,但精神缺乏了。现在我白天在办公室做数学的时间不到50%,一般都是回家后再做,我真是觉得比较无奈。”
 
胡晓东认为,大家不应该忘记陈景润,今天更应该学习陈景润的精神,“对年轻人来说,像陈景润一样,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坚持梦想、持之以恒地去实现梦想、困难时靠这个梦想支撑下去。现在的情况比过去复杂,年轻人也有很大的压力,但梦想要坚持,条件也要改善。”他说,“我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梦想了。也许,我今天的梦想就是帮助年轻的学生实现他们的梦想。”
 
《科学时报》 (2009-2-3 A2 国内)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