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洪蔚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9-15 0:40:35
选择字号:
席泽宗院士追思会举行
 
[科学时报 洪蔚报道]9月10日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也是我国科学技术史学界泰斗、中国科学院院士席泽宗先生去世260天。在这个时间点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规划战略局与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共同主办了“席泽宗院士追思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国内近30个单位的90余名科技史界与天文学界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席泽宗的生前好友、门人弟子和亲属。追思会为期两天,与会者围绕着席泽宗对科技史的贡献、为人治学,以及科技史学科的未来发展等进行了交流,以表达对席泽宗的思念与敬仰。
 
学术:一座丰碑
 
席泽宗出生于1927年,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技史家和用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解决现代科学问题的天文学家。他早在1955年就发表了《古新星表》,考订了中国古代90次新星和超新星的爆发记录,这一成果长期受到国际上的高度重视,被各国天体物理学研究者广泛引用。他一生关注用历史资料来解决现代天文学的问题,1981年他去日本讲学时曾指出,历史上的东方文明“决不是只能陈列于博物馆之中,他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中正在起着并且继续起着重要作用”。
 
为此,中科院党组副书记方新在回顾了自己与席泽宗的交往后评价说:“席先生研究的科技史方向,充分体现了科技史对当代科学发展的贡献。以我理解,作史学研究,常常是要在大量的历史文献中发现珍珠。我觉得席先生不仅发现了珍珠,而且把不同的珍珠放在一起排列组合,找出它演变的轨迹,然后串出了一串漂亮的项链……席先生的事迹和品格为科技史事业建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与席泽宗曾为邻居、有着多年交往的中科院院士王绶琯认为,席泽宗除了在科技史上的卓越贡献之外,还是一位用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辛勤地灌溉现代科技园地的耕耘者。他反对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的观点,为此,他发表了一系列很有分量的文章,说明了中国古代不是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只不过相对一向为人熟知的西方科学,在思想、方法上有着一定差异,而两者在重要性上是完全不分伯仲的。他说:“席泽宗在中国科技史上的成就一定会载入中国的科技史册。”
 
中国科学院规划战略局局长潘教峰认为,席院士的创新精神、战略思维能力和开拓新方向的勇气是特别值得学习的。规划战略局希望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国际眼光把握学科发展态势,继续发挥中国古代与近现代科技史研究方面的优势,大力开拓新学术方向,满足国家的战略需求,提升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
 
为人宽容,治学严谨
 
在追思会上,与会学者、后辈对席泽宗的为人治学一致交口赞誉。中科院院士工作局副局长刘峰松说:“席先生完全是我的长辈,但是每次接触,都能深切感受到先生待人之亲和。”方新说:“席院士待人大度、宽容,反对文人相轻的陋习, 在学术上主张‘百家争鸣’。”席泽宗的大弟子、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晓原提到了老师“口不言他人之过”的美德。他说:“我从1982年开始和老师相处,一直到老师去年年底离我们而去,27年来,老师在我面前从来没有说过任何人的坏话,包括那些在我面前诽谤我老师的人。年轻的时候,我完全没有体会到要做到这一步是多么困难。随着我年纪渐长,我才知道,要做到这一点真的是非常困难。”
 
治学严谨是席泽宗给人们留下的又一深刻印象,江晓原说:“他的那些论文,都曾经是我学习的范本,都是非常严谨的。后来我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答辩前交给老师过目,连掉了一个标点符号,他都会注出来。”
 
方新谈到这点时说:“席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长期守住寂寞,从事严谨的基础研究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这也是他能在科学上作出贡献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方新表示,席先生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大力培养后学。他非常重视科技史后备人才的成长,强调学术质量和开辟新的方向。1986年,他在谈到青老关系的时候谈到,老年人应该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为己任。中国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胡化凯也表示说,中国科技大学的科技史专业能发展到今天,也要部分归功于席泽宗的培养和扶持。
 
激励薪火传人
 
在追思会上,科技史学界的同仁、后辈,更将对席泽宗的纪念和仰慕之情深化到了对科技史学科未来的探索上。
 
“一个人的生命有两种,一个是自然的生命,一个是学术的生命。”清华大学科技史学者冯立昇说,自然的生命,肯定有一个终止,但学术的生命能通过思想的传承延续,可以得到永生。因此,他表示,缅怀席先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学术传承下去,把席先生的思想继承下去,这个工作有很多问题值得讨论。比如,我们的科技史工作今后该有哪些方向,我们传统的优势学科要怎么保持下来,如何开拓新的领域,承担新的任务,开发新的史料,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因此,清华大学教授戴吾三说,这个会议有着重要的意义,将会在科技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是对席泽宗院士的追思和缅怀,很重要的就是再一次聚集各路科技史的力量,与会的几乎是各路人马的代表人物,还有年轻的学子。他觉得这个会的第二个主题,就是激励薪火传人。“也就是说,怎样把中国的科技史推向世界,作出更有影响的科技史研究,可能是中青年学者更应该想到的使命。”潘教峰认为,中国科技事业的跨越发展需要像席泽宗这样具有前瞻未来、把握发展态势、带领同行开拓创新的战略型科学家、将帅之才。
 
参加会议的还有上海天文台叶叔华院士、紫金山天文台陆埮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等知名专家学者。
 
《科学时报》 (2009-9-15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