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境内证实发现首个陨石坑 陈鸣受访谈真相 |
结束了中国陨石坑研究领域长达30年的尴尬 |
显微镜下的柯石英
4 专家说:百度百科有偏差
在采访中,陈博士还多次谈及外界对于陨石坑知识的某些偏差。如百度百科等网络资料中说,陨石坑的科学标准之一是中央必须有“中央锥”。他就此提出更正:“直径4公里以上的陨石坑才有可能出现中央锥。”
关于判断、证实陨石坑的标准,陈博士给出的答案和网络上的说法有些区别,“国际陨石坑科学界对陨石坑判别的诊断性证据是被撞击靶岩发生的冲击变质结果,关键证据包括撞击形成的超高压矿物,矿物击变面状页理,矿物击变玻璃等。坑的形态和其它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通常作为陨石坑的附加判别依据”。
柯石英是在超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二氧化硅天然矿物。在陨石撞击引起的高温超高压条件下,地表岩石中的常见造岩矿物石英有可能转变为高密度的柯石英。地球上第一个被确定的陨石撞击坑(巴林杰陨石坑)就主要归因于柯石英的发现。地球上大约15%的陨石坑中已经找到撞击形成的柯石英。柯石英被国际科学界确定为地表陨石撞击构造的诊断性证据之一。
在陨石坑地层295米深处发现的角砾岩,是经过陨石撞击而形成的石头。它显示了强烈的冲击变质特征,这也是证实陨石坑的重要证据之一。
陨石撞击还会引起石英的变化,形成石英击变面状页理。在自然界中,石英击变面状页理的形成,仅可通过大规模陨石撞击引起的冲击波作用而形成。石英在冲击波作用下发生变形和局部的非晶化转变。这是矿物受冲击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效应,任何其他地质作用都不能复制这种效应。 而他们的研究小组,正是在岫岩陨石坑找到了这三个关键证据。
角砾岩岩芯
5 万年前的故事
“研究过程一定非常困难吧?”
听到这句很落俗套但不能不问的问题,这位研究组领头人挥了挥手,笑了一笑:“已经讲得足够多了”,“最大的困难是现场钻探,碎石多,打不下去。”
他还是简单地补充了一句,算是给记者一个交代。
历时3年,他们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
研究结果表明,岫岩陨石撞击坑区岩石为20亿年前形成的早元古代变质岩。通过对坑内物质的放射性同位素分析,初步确定陨石撞击事件发生在5万年前。事件来自一个直径不超过100米的陨石,撞击深度为400—600米,击碎的岩石回落形成近200米厚的砾岩层。
陨石撞击坑形成后,坑内积水形成了小湖泊并沉积了上百米厚的湖泊沉积物。大约在3.9万年前,地势较低的岫岩坑东部形成了缺口,积水流出并侵蚀山体,最后湖泊消失,演变为如今所看到的碗形凹地。
岫岩坑的证实,填补了中国领土上这类独特地质构造形迹的空白。但是,陈博士说,工作并未结束。“有关这个陨石坑撞击物理化学效应、撞击实践年代学、撞击构造等还有大量的工作要继续完善,”他说,“当然,我希望国内在这个领域还有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的突破。”
相较于工作上的困难和成绩,陈鸣博士似乎更愿意谈论他对陨石坑的看法。
对岫岩陨石坑的后续科学研究及开发前景,从专家到政府到民间,都有种种设想和建议。岫岩陨石坑保存完好,大小和形态具有观赏性与震撼性,交通方便,不少意见认为,它具备开发成为天然陨石坑博物馆(或陨石坑地质公园)的基本条件。
对此,陈博士持乐观其成的态度,“德国的里斯陨石坑,面积之大几乎看不出坑形。但是游人却是不论季节,络绎不绝。我甚至见到很多日本人、韩国人。我当时就想,假若中国有,亚洲人又何必跑到欧洲去看呢?”
同时,他也认为,仅仅只看到它的旅游价值就太局限了,它甚至可以作为一个地标,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发挥长期影响。
“陨石坑能把人类和太空的距离拉近,天体依然神秘,天体撞击依然神秘,但它们就在我们身边。”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