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大学改革招生培养方式 引入“市场机制”淘汰落后专业 |
|
2011年,上海大学按大类招生,本科生接受一年通识教育后再选专业。上海大学昨天(4月26日)宣布改革本科生招生培养方式,学校不再事先制定专业招生计划,而是根据学生在接受一年通识教育后的报考情况,决定专业的生源数,不受学生欢迎的专业将面临淘汰。
一年通识教育后再专业分流
上海大学是在沪招生规模最大的“211”大学,该校2011年在沪本科计划2400人,其中第一批本科1600人(文科380人,理科1220人)、艺术类383人等;在沪高职计划650人(含艺术类高职140人)。
上海大学将全校近60个本科专业(艺术类与中外合作办学除外)分为人文社科大类、经济管理大类、理学工学大类三个大类,并在三大类下开设三个基础班。
进入三大类以及三个基础班学习的学生,第一学年无专业身份,在大类平台上进行一年的通识和基础培养后,可在类内进行专业分流。学生依据本人意愿填满所在类内的所有专业,然后按照学生入学时的高考成绩、第一学年绩点排序,参考个人综合表现,依据各专业最大可容纳学生数,按填报志愿的顺序分流到专业。
三个基础班学生在分流时占据优势。第一学年末,学年绩点排序进入前80%的学生可以在类内选择任何专业学习;其余20%的学生与类内的其他学生按照相同标准分流到专业。
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这样解释按大类招生的意义:“有的学生可能因高考成绩失误,录取时没有进入到自己最感兴趣的大类内学习,经过一年学习他们又多了一次机会。还有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志向也会有所改变。”他希望学生在充分了解专业、了解自身特点的情况下作出符合自己兴趣的选择。
引入“市场机制”淘汰落后专业
“大学在招生时候,每个专业都制定了招生人数,不管报考的情况如何,最终都会按照招生计划来分配学生。但为什么招这个数?并没有科学的依据。”叶志明表示,正因为填志愿时,“服从调剂”选项的存在,有些专业明显该淘汰了,可却因为能够调剂学生,所以并不愁生源。
据介绍,上大将在专业分流时在各院系招生计划的分配中引入“市场机制”,由学生的选择来决定院系专业的发展,甚至去留。对一些少有问津的专业、就业市场不景气的专业甚至不适合市场或社会发展的专业,上海大学将引入淘汰机制。由此增加各院系的危机感,刺激各院系的办学动力,调动教师、学生教与学的主动性,完善教与学的激励机制,逐步改变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僵化状态。
对一些较为“冷门”的基础学科,学校则启动“经济杠杆”,通过全额奖学金等方式鼓励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优秀学生入读。
课程体系必须改革
目前,本市已有部分高校试行按大类招生,但分类较细。如复旦大学按大类招生,但是学生即使没定具体专业,还是有专业方向。相较之下,上海大学此次改革,大类分得更“粗”,学生第一年全部接受通识教育,获得不受专业局限的视野。由于该校文科、理科、工科、艺术等诸多门类齐全,有利于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上海大学将突破原有院、系的框架,打通相邻专业的基础课程,实现专业与专业之间的改革与整合。此外,据介绍,上大的一周课时将降到二十几个学时,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的时间留在课外。《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等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都将发生变化。学校正在开展课改讨论,改革教学以适应通识教育要求。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