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海兵
真正的大学也许有很多标志与标准,比如设备与经费,比如教授教师数量,比如师生比例,比如发表论文,比如独立法人,等等。但我以为,就中国当下体制的学校而言,真正大学的首要标志应该是选修课比重的高低。如果一所学校的选修课比重达不到60%或至少一半,它是没有资格说自己是真正的学校的。
考虑到笔者的专业背景,此处选择经济学专业本科(相信其结论应该适用于许多其他专业)。笔者在助手帮助下,选取中国大陆地区所谓重点大学11所、海外(含香港)公认的一流大学14所,他们是:吉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山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密歇根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和华威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悉尼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日本大阪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通过各大学官方网站检索调查得到如下结果。
首先,海外大学经济学专业的选修课比例平均高于中国大学170%。通过计算得出,中国大学选修课所占比例的均值仅为24.5%,最低的仅10%。而海外大学其选修课所占比例的平均值高达66.7%。中国大学与海外大学选修课比重之比为1∶2.7,即中国大学选修课比重不到海外大学均值的40%。
其次,海外大学的经济学专业的选修课中任意选修课所占比例平均水平高于中国大学40%。国内高校中任意选修课所占比例最高为66.7%,最低仅为5.1%,任意选修课所占比例均值为36.8%。在国内高校开设的选修课程中,约三分之二的课程为限制性选修。而在海外高校中,任意选修课所占比例最高为75%,最低的为35%,任意选修课比例平均值为52.7%。海外高校的选修课中,限制性选修和任意选修的比例平均是各占一半,且任意选修所占比例高于限制性选修。
那么,中国大学的选修课比重为什么如此之低呢?其直接原因是各个层次的必修课比重或强制的必修课(准必修课)比重太高。
比如,强制规定的思想政治类必修课程,其总学分大体在10分左右。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等都是必修课。又如对于学生英语方面的硬性要求,很多学校(本科)普遍要求学生进行四个学期的英语学习,一般这四个学期的必修英语的学分普遍高达12~16分,约占高校总学分要求的10%。
此外,国内的高校中经济类专业一般都是新生入学就确定了专业(我国大学的院系现在越分越细,专业等价于2级或3级学科。转专业被控制在极小的比例,比如5%~10%。其理由是进校时各专业录取分数不同,或者是防止各学院太不均衡,所以不能转),各专业都自我扩张规定过多的专业必修课程,限制学生在经济不同领域的发展要求,更不用说跨专业、跨一级学科了。学校、院系在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以及专业必修课方面设置过多的必修科目(现在又称呼为学校通识课、本专业必修课等),自然压缩了学生的选修课,压制了学生对教师的选择权(也减弱了教师之间的竞争),学生变成了上课的工具。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大量的精力花费在必修课上,学生就没有充足的时间考虑自己真正偏好的领域或者方向,不能充分发挥自主性。横向对比,美国高校普遍采取的前两年通识教育、第三年分专业的教育模式(这当然不是唯美国教育马首是瞻。但美国教育的成功或相对成功大概是难以从实证角度怀疑的)。其实,人们公认的不仅是真大学而且是一流大学的西南联合大学也是如此。虽然我国一些高校也在采取类似举措,比如全校通选课、大类通选课,但其学分数在总体学分中的所占比例与国外高校相比低得太多,以至可以忽略不计。
无论对什么是真正的学校、什么是一流学校如何理解,有一点应该是共识:必须给予学生(教师)充分的选择权,这种选择权既是学生作为教育需求者、学费缴纳者、个性差异者、学校管理参与者的应有权利(民主权利),也是教师作为教育供给者、学术决定者、个性差异者、学校管理参与者的应有权利(民主权利)。这种选择权首先表现在课程上。一所学校,如果所有课程不容选择、皆为必选或50%~60%以上的课程皆为必选或准必修,并且很多还必须是标准答案,这样的大学还是自由的学术共同体吗?这样的学校还能有自由的空间与充分的创新吗?一所学校的必修课超过50%~60%应该是不可思议的。学校应该有选修课,应该有任意选修课,应该有足够的选修课,应该有足够的任意选修课。但是,观察今日之中国学校,选修课与任意选修课所占的比重确实偏低了,甚至是太低了(一些大学的博士生其选修课更是低得可怜,此处不论)。在这样的条件下,是不可能造就真正的一流大学的。
为什么真正的学校其选修课的比重必须是60%以上?除了世界一流大学实际如此,另一个非正式的、巧合的原因就是:考试考核中的百分制、五分制都是以60分或3分作为合格标准,更有意义的是,数学中的黄金分割线是0.618,基本相当于60%。天意乎?
需要补充的是,在如此多的必修课里,唯独缺少无比重要的生命的课程。具体的包括:死亡知识、宗教知识、急救知识、性知识、生育知识、游泳等。
《科学时报》 (2011-09-09 B3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