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九尊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3-6 8:38:55
选择字号:
“以药补医”终结战号角吹响
陈竺:“十二五”全面取消“以药补医”
 
■本报记者 龙九尊
 
“如果要问当前医疗卫生领域最需要革除的机制性弊病是什么?我想绝大多数同志的回答是‘以药补医’。”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表示。
 
同时,时间表业已敲定:2012年在300个试点县先行推开,2013年在县级医院普遍推行,2015年在所有公立医院全面推开,最终在“十二五”全面取消“以药补医”。
 
由此,沿用了60多年的“以药补医”正式进入终结倒计时。3年之后,这项饱受诟病的医疗弊政将成为历史。
 
非改不可
 
在主管医改的一位高层官员看来,“以药补医”是影响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
 
这不难理解,医院收取15%药品加成的做法显然助长了医院趋利倾向,养成医生开大处方、多用药、用贵药的做派。
 
卫生部有关人士对此解释说,上世纪50年代时国家财力不足,因此对公立医院实施了“以药补医”政策,从而保障了公立医院的运行。
 
不过,一些医疗机构目前仍然依赖药品收入作为重要补偿渠道,推动了医药费用的不合理上涨。病人成为待宰的羔羊,而医生成为该制度的“替罪羊”。
 
最终,官方和公众在认识上达成一致,“以药补医”是酿成看病贵的直接推手。
 
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饶克勤对记者表示,“以药补医”实质是公立医院的筹资和支付制度问题。它既是社会向医院的支付方式,也是医院的主要资金来源。
 
他指出,按照目前这种按项目、按药品加成付费的制度安排,在市场条件下只能激励多开药、多开检查,诱导或过度治疗。
 
随着医改的推进,这一制度愈发显得不合时宜。
 
“现在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著名医改专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对记者分析,“以药补医”既损害病人的利益,也损坏了医生队伍,还破坏了政府形象,没有一方是赢家。
 
改革之辩
 
尽管道理已是尽人皆知,但沉疴多年,治理起来并不容易。
 
北大医院外科主治医师赵承渊表示,他赞成取消“以药补医”,不过前提是医疗收费应体现医务工作者的智力劳动价值。“一个医学博士苦读十多年,挂号诊疗费用还不足十元,这种漠视医务人员劳动的收费机制必须取消。”
 
按照官方的改革思路,要全面取消“以药补医”,也首先要理顺补偿机制,即补偿公立医院因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和零差率政策之后的亏缺,以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
 
激烈争议正集中在这一问题上。其能否妥善处理,也成为关系到改革命运的关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王国治告诉记者,他今年提案的内容之一即是建议暂缓实施取消“以药补医”政策。
 
王国治援引一项调查结果称,扣除15%药品加成之外,在未涉及给医生个人回扣情况下,医院额外药品收入仍高达28.7%。
 
他认为,医院在药品收入中除了15%的药品加成之外,显然还有药品返利折扣和医生回扣。零差率无法切断药价与医院和医生之间的利益链。即便这一问题得到根除,在政府投入有限的情况下,也可能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转。
 
取消“以药补医”后,医院怎么运转?在饶克勤看来,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公立医院如何回归公益性,政府必须回答为什么要办公立医院和怎样办这两个基本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认为,取消“以药补医”之后,医生的收入应该由政府“包下来”,给医生合理的收入,而且可以尝试开发医保基金。
 
“这个问题不难解决。”李玲表示,“我们的医疗费用已经到了22000亿元的水准,医保基金也近万亿了,这个钱拿来养800万医生,这不是小菜一碟吗?问题在于你怎么来定规则。”
 
“我觉得现在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方法、方式的问题,而是决心的问题。”李玲说。
 
而在饶克勤给出的路径中,支付制度的改革是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建立医疗机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关键。
 
他指出,应加快支付方式改革,国际上常见的总额控制,按人头、按病种付费方式值得借鉴。
 
《中国科学报》 (2012-03-06 A2 两会直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