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子博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2-6-26 11:04:00
选择字号:
忆谷超豪院士:教书育人不是商品买卖
 
著名数学家谷超豪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6月24日01时0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7岁。消息于25日上午9:29时许公布于复旦大学官方微博,不到40分钟,即被转发1230余条,人们纷纷向这位伟大的学者致以哀悼。
 
谷超豪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在数学领域卓有建树。2007年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谷超豪星”;2010年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逝世实在是我国科学界的一大损失。由此,笔者想起了谷超豪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
 
在一次会议上,谷超豪很严肃地指出,“如今的研究生教育中,有些教授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学生则称呼导师为‘老板’。这样很不好。”他说,教书育人不是商品买卖。“选择做教师,就是选择了责任和奉献。”
 
谷先生的话并非空穴来风。当前,很多研究生不是就把“凡是老板的话一定要听,凡是老板的电话一定要接”当作“座右铭”吗?应该被称为“助研”的制度,却被称为“给老板打工”,颇有些耐人寻味;老板,本来是一个与business相伴而生的名词,如今却在大学校园中大行其道,其中折射出师生关系“困境”,的确值得我们思考。
 
以前,导师与研究生是一种典型的“师傅—学徒”式关系。导师除了教给弟子业务本领,还负有传递思想道德和做人学问的重任。现在,“老板”现象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这种关系。虽然“传道”职能还常被导师们挂在嘴上,体现在他们的学术文章中,可实际上它正被迅速削弱,那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关系正在急剧淡化。
 
在笔者看来,把导师称为“老板”,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它所折射出来师生关系的功利化倾向与教育大众化、社会风气、教育体制等因素不可分割。从本质上说,“老板”导师是我国大学功利化的结果。“老板”导师,让教师、学生和大学都为之付出了严重的代价,一是师者尊严的降低,二是大学精神的沦丧,三是学生的功利成长。
 
大学和学者的道德状况往往被视为社会文明的标尺,同时也是人们评价社会道德状况的心理“底线”。我们真诚地希望学者们都能清醒地记住谷超豪先生的话,追求知识和道德的完美和高尚的人格,葆有真正的人文精神。诚如此,才不会让谷超豪先生在九泉之下遗憾;诚如此,当是时代之幸,社会之幸!
 
相关专题:谷超豪逝世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