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场
来自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12年,中国30个主要城市的公众,对本市教育公平的趋势评价和义务教育均衡的未来预期,总体平均得分为67.6分。但这一结果离教育公平让人民满意的程度(80分及以上)还有明显差距。(3月27日《法治周末》)
看完这则消息,笔者不禁产生疑问:公共权力本来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为什么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如此之大?教育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教育,是为了一切的人成长成才,理应没有校际级别之差,也没有贫贱与高贵之分。
关于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当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阿普尔谈到关注教育公平的原因有三:第一,整个教育系统就是一种主要的公共财富,故必须要问谁从中受益最多。第二,作为公共财富的教育系统在将来可能更为重要。教育系统不仅分配了现有的社会财富,而且它还在塑造着一个即将到来的社会。而我们未来社会的样式恰恰部分地依赖于我们目前是如何塑造教育系统的。第三,教学就是一个道德性职业,要“将心比心”。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在入学机会上,特权阶层寻求超越公平规则的特殊利益。目前重点中小学普遍存在着三类学生:通过考试入学的“公费生”;通过交费上学的“自费生”或“交费生”;还有一类“条子生”,即官员和权势阶层通过权力获取的教育机会,这相对于那些贫寒学子而言,本身就是不公正的。
英雄莫问出处,在成熟的阶层社会,知识与个人努力才是人们进入富人阶层的最公正的“敲门砖”。所谓“没落的王孙贵族”,“崛起的商场新贵”,“从茅屋到白宫”,“从奴隶到将军”等说法都是社会发展或转型过程中,其社会流动程度提高的典型表现。当权力、资本等资源的可继承性被考试制度所承认并强化,“累世公卿”、“簪缨世家”以新面目示人,则社会分裂将难以避免。
“穷人经济学”的创立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曾指出,穷人在进行行为选择时的基本观念与城里人并没有什么区别,造成穷人贫穷的绝不是他们的观念落后,而在于欠发达国家对农业部门的制度性歧视所造成的。所以,孩子遭遇教育的不公是起跑线上的不公,而只有保证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我们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和谐。
笔者以为,要高度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让孩子们享受公平的教育,必须从多方面寻求突破,治标治本之策,还是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育体制和机制,着力提高教育存量资源的优化配置。
《中国科学报》 (2013-03-28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