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通报,5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因“成果存在较多引文和注释不规范的问题”,决定终止项目,预留经费不予拨付,已拨剩余经费按原渠道退回。这是今年6月以来“全规办”第4次通报学术不端案例。据南都记者统计,这4次通报涉及14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据悉,全规办此前也曾叫停和通报一些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但向社会公开存在问题的14个项目的具体课题、主持人单位和姓名,尚属首次。
“实际上就是抄袭行为。”此次被通报的项目负责人之一陈立对南都记者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建议应建立学术共同体防止学术不端。
熊丙奇:这其实就是抄袭
8月30日这则通报称,在最近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验收工作中,发现吉林师范大学刘春雷等5位主持项目,因“成果存在较多引文和注释不规范的问题”,根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决定终止项目,预留经费不予拨付,已拨剩余经费按原渠道退回。”
为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更好地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1986年,经党中央批准设立了国家社科基金。
全规办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成立于1991年。主要职责是制定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管理国家社科基金,组织评审立项、中期管理、成果验收、宣传推介等工作。
9月2日,该通报在网络上传开,引起网友热议。然而,通报中的负责人之一、东部某省份的王芬(化名)却称不知自己的项目被叫停。她对记者说,这“很突然”,目前仍未收到通报。吉林师大刘春雷在回复记者的短信中称还在观望中,婉拒采访。
被通报的14名学者之一、西部某省科研机构研究员陈立(化名)则不讳言已收到通报,承认自己在学术上不严谨,“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针对刘春雷等5人的通报,并非全规办本年度的第一回。早在6月份,全规办就曾下发过三则通报,共有9人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被告知停止,而叫停的理由,与8月的通报如出一辙———“存在较多引文和注释不规范的问题”。
“这其实就是抄袭”。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说。
科研项目对评职称“权重很大”
目前,我国对高校、科研单位的老师和科研人员的考核,主要来自申报科研项目的多少。
据北京某985高校的一名王姓老师透露,他所在的学校对老师的科研和论文发表非常看重,如以总分100分计,科研和论文各占40分,而教学则仅有20分。
王老师在去年年底成功申请上了国家社科基金的青年项目,经费额度为最高的18万元。前一年,他还申报了一项教育部的课题项目。三年两个国家级课题项目,这让他的同事感到眼红,纷纷来问他申请有什么诀窍。
在高校任教、曾获得两次社科项目基金支持的宋清(化名)向南都记者介绍,申请社科项目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可以获得科研经费的资助,二是获得该领域的学术的肯定和荣誉,也算是对自己能力的评价。
宋清目前担任所在学院的副院长。此前,他从讲师升到副教授,一个很重要的砝码,就是社科基金项目的申请。
申请的社科基金项目也有助于教师升迁的力度。2007年,云南省曲靖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巴春生,获得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城市化问题研究》,计划完成时间为2009年12月31日。而就在2009年1月,他由云南省曲靖师范学院调任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担任校长一职。不过,在此次全规办的通报中,巴春生主持完成的成果名列其中。
高校对教师科研和论文的倚重程度,也在近些年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请经费上可见一斑,保持着一致。据了解,该基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1991年度拨付额度为1300万元,2011年度已达到8亿元,在过去的20年里已增长了60倍。
全规办“防抄袭系统”立功?
此次被通报的项目负责人之一陈立对南都记者说,他曾在2006年申请国家社科基金的西部项目。但后因眼疾不得不申请项目延期到2012年。
“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抄袭。”对自己被通报的事情,陈立并不讳言,他解释,自己主持的课题项目出现抄袭的情况,可能与他外出就医时将重任交给课题组成员中的年轻老师有关。此外,在完成课题后自己没有认真把关,对此也应负责。
陈立解释,这次成果被发现有抄袭,与全规办采用“防抄袭系统”有一定关系。他说,近两年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开始采用了一套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以防止项目成果之间的抄袭。只是他处于内地,消息闭塞并不知道。在通报下发到所在院里后,随之而来还有一份全规办出具的与成果非常相似乃至接近的比对文献。这让他“无话可说”。
全规办是否采用此系统,尚未得到证实。不过从2010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为防止申请人抄袭剽窃项目申请书,开始引入了“项目相似度检查系统”。
据该基金委主任杨卫介绍,两年多来,利用该检查系统,帮助基金委从几十万份申请书中审查出485对高相似度申请书。今年公布的6个典型案例中就有两个是通过该系统检查出来的。
学术共同体和严惩学术不端
熊丙奇认为,加强类似系统,有利于加强学术的规范,但改善学术环境,通过技术手段并不能完全实现。他建议建立一个根据学术标准或贡献来评价的学术共同体,来进行学术评价,否则类似的学术不端,仍会继续发生。
此外,熊丙奇认为。在通报之外,还应取缔一些有过学术不端人员的学术头衔,严重者应赶出学术圈。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