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求实招除“心肺之患”
■本报见习记者 贡晓丽
中国防尘口罩市场2013年需求达25亿元,PM2.5专业口罩市场迎来井喷期,这恐怕是雾霾带给口罩商家为数不多的“好消息”。口罩的热卖,也显示出民众对空气质量的担忧和由此引发的对健康问题的恐慌。
雾霾危害不可小觑
顾名思义,PM2.5就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细小的颗粒可以是一个载体,可能含有硫酸盐、硝酸盐甚至是一些病毒,并能轻易进入人体肺泡。”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雾霾对于健康的影响,最棘手的地方恰恰在于假如细小颗粒含有化学物质或致癌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会很大。“粒径越小的粒子越容易直接进入人体,而且无法通过打喷嚏、咳嗽、吐痰等方式排出,多数会沉积在肺泡里,被吞噬细胞所吞噬,永远留在身体里。”
继而,如果颗粒物含有致癌、化学等有毒物质,首当其冲受到戕害的是肺。其次,这些有毒物质还会对心血管、神经系统带来损害,对怀孕妇女的妊娠、肿瘤患者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霾中有大量的有害悬浮微粒,被人体吸入后,会刺激人体的神经系统,尤其会引起迷走神经兴奋,造成心脏神经的紊乱,对心衰的病人影响极大。”全国人大代表、无锡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而有资料显示,PM2.5每立方米增加10微克,心脏病的发病率将增加3个百分点。
对接触高浓度PM2.5的怀孕妇女的研究则表明,PM2.5的浓度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发育。PM2.5每立方米增加10微克,低体重婴儿(体重小于2500克)会增加10%。PM2.5与婴儿死亡率增加之间存在相关性。对已出生儿童,PM2.5则会造成儿童智力受损,只是这些影响一般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会被明显察觉到。
国外研究不能照搬
我国长期以来缺乏对PM2.5与健康关系的研究,但由于不同国家、地区在不同阶段的PM2.5构成也不尽相同,所以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存在差异。这也是为什么虽然发达国家有相关的研究数据,但中国并不能照搬的原因。
“我们正在做组织标本、淋巴结、尘肺病人的肺部标本等跟PM2.5关系的相关研究。”陈静瑜表示,目前肺纤维化、肺癌患者人数较几年前确有增加。陈静瑜的切身体验是,现在在门诊就能够经常见到肺纤维化的病人前来就诊。“肺纤维化之前被认为是罕见病,现在也不罕见了。”对于这种情况,陈静瑜认为与空气质量的降低有直接关系。
虽然目前尚未有确切的数据和研究证明,癌症致病机理与环境污染有直接关系,但是正视“污染致癌”问题已迫在眉睫。陈静瑜认为,从机理上来看,细小颗粒作为炎性介质,长期刺激肺细胞导致其恶变而后癌变,都是可能发生的。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医学专家王执礼在《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空气污染对人体的损害甚至超过了曾经令国人闻之色变的SARS,而PM2.5的危害性在于它的即时性、长期性和后遗性。
随着时间推移,肺部疾病可能会越来越多,经常暴露在雾霾天气的人更应该做好防范措施。“雾霾严重时,尽可能减少外出,戴真正能抵挡PM2.5的口罩,而不是一般的普通口罩。”陈静瑜给出建议。
防治PM2.5须立法保障
“关键还是要从环境治理方面下手,真正到了肺癌、肺纤维患者数量实质性增多才去关注环境问题,那时所花的医疗成本将远远高于现在的预防投入。”陈静瑜呼吁政府继续实施铁腕治污的措施,坚决捍卫百姓的呼吸健康权。“国家既要研究雾霾和肺部疾病的关系,更要花大力气研究怎样控制PM2.5。”
王执礼认为,解决PM2.5等空气污染问题,最根本的途径是立法,要把治理PM2.5作为考核、评估领导干部政绩的标准之一,使环保成为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紧箍咒”。
如何将雾霾治理纳入政绩考核,可能需要作一些探索。“只要从中央到地方都下定决心,联防联控,10年左右中国的空气质量或许会有明显的改善。”钟南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