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丽妃
3月9日,为期10天的全国政协会议进入第7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名委员分6个驻地、32个界别,继续对科技、教育、农业、医疗、文化等社会各领域的议题进行讨论。
尽管议题有所不同,各个会场的气氛却呈现出相似的热烈。委员们毫不避讳,纷纷指出当前社会各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前几年,我们利用SCI提高研究质量的效果还可以,但现在很多人都是在看到国际上一些‘大牛’的研究成果后,跟着人家做,给人家涂脂抹粉,缺乏系统创新性。这些成果拿一些国内的项目还可以,在国际上不会有实际效果。”全国政协科协界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告诉记者。他指出,当前我国科技评价体系必须尽快完善。
截至2012年,我国出国留学生总人数与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相差达到80万人,面临严重的“留学赤字”。“作为世界办学规模第一的高等教育大国,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仍然‘大而不强’,质量不容乐观。”全国政协教育界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说。他建议改变政府在高校评估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角色错位,给高校松绑,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
“安全食品,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保障食品安全,关键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全国政协农业界委员、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刘佩智建议,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
此外,全国政协委员马德秀还告诉记者,去年政协共收到5000多份委员提案,回复率达到90%。对此,委员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心声,就是希望把提案所反馈的“回复率”改为“办成率”,让利国利民的意见落到实处,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
《中国科学报》 (2014-03-10 第2版 两会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