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是企业践行国家战略的最好方式 |
浪潮天梭K1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
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 王恩东
■本报记者 闫洁
自主创新 摘下计算机产业皇冠上的宝石
1月9日,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宣布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等5个科技类最高荣誉奖项的归属。其中,高端容错计算机等一批对国家长期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全局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成果分别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由浪潮集团承担的高端容错计算机是10多年来计算机领域第一个获得国家科技大奖的创新项目,也是我国计算机产业发展和国家信息战略布局的重要成果。项目成果——天梭K1是中国第一台高端容错计算机,可扩展32颗处理器,可靠性超过99.9994%,每分钟可完成几百万次交易事务处理,其上运行的K-UX是中国第一款Unix操作系统。天梭K1系统于2013年1月对外发布,使得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3个有能力研制32路高端容错计算机的国家。目前,天梭K1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12%,产业生态也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
驱动各行业数据和信息流动的“心脏”
国产高端容错计算机产业的突破和发展,为国家信息安全自主可控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正在向信息社会转变,各行业领域的运行都离不开信息化系统。在金融、电信、电力等行业的核心业务数据处理中,高端容错计算机是不可替代的承载平台。因此,高端容错计算机是驱动各行业数据和信息流动的“心脏”,在社会信息流动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此前,我国高端容错计算机全部依赖进口,进口技术完全不可控,后门、逻辑陷阱等恶意缺陷难以清除,使我国关键行业面临数据被窃取、业务被摧毁的风险,信息安全存在重大隐患。随着天梭K1对进口产品的不断替代,核心平台层面隐患将被逐步解决。
国家信息战略安全的保障,最终要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自主产业的发展来保障,但是这项工作并不容易。现代信息产业创新的技术门槛高、投入高、风险大,而且产业化比技术创新更为艰难。占据垄断地位的国外厂商的联合抵制以及用户的不信任让中国众多技术创新成果难以发挥出实用价值,浪潮的创新为中国信息技术企业在大型装备领域和关键技术创新方面提供了可行的范本。
形成国产高端容错计算机产业
通过自主创新突破核心技术,完成产品研制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步。高端容错计算机项目负责人、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恩东说,计算机技术创新已经全球化,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全球产业圈中有话语权。天梭K1系统是400多位浪潮工程师、耗费4年多时间研发成功的。浪潮通过高端容错计算机的研制,设计完成了“双翼可扩展多处理器紧耦合共享存储器体系结构”和“三级目录两级缓存一致性域协议”,开发完成了软硬一体化的容错技术体系,并成功研制出核心部件——处理器协同芯片组以及中国第一个通过Unix 03认证的Unix操作系统K-UX,建立起相对完整的自主技术体系。
在产品研发成功以后,浪潮将应用突破作为核心工作。2014年,天梭K1完成了金融、电信、电力等12个行业市场的应用突破。根据全球权威调查公司IDC发布的数据,浪潮在高端Unix服务器市场的份额已经达到12%,超过了Oracle,仅次于IBM和HP。
2014年年末,浪潮主导的国产主机系统产业联盟成员从最初的16家增长到58家,成员企业涵盖了从芯片、整机到数据库、中间件等全产业环节,构建了中国国产产业链,促进了中国信息产业的整体发展。
突破“创新成果止于论文”现象
高端容错计算机是现代计算机产业皇冠上的宝石,国产高端容错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将有望从根本上推动计算机产业,乃至整个信息产业的转型升级。高端容错计算机产业门槛远高于PC、手机和网络计算机。例如,天梭K1有32颗处理器、256个内存插槽,为这些模块建立基于数据一致性的互联和通讯机制,是计算机领域公认的世界难题,全球具有该项技术开发能力的公司不到5家。通过高端容错计算机技术下移,中国有望在更广范围的平台技术领域实现核心技术突破,而且高端容错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对数据库、中间件等其他自主产业也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
有分析人士认为,国家正在将创新主体向企业转移,天梭K1项目便是该政策的直接成果。浪潮拥有第一批设立于企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也是天梭K1系统主要研发平台。从天梭K1产业化的成功可以看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可避免“创新成果止于论文”的现象。王恩东也表示,浪潮一直把产业化当成同技术创新一样重要的工作来抓。
《中国科学报》 (2015-01-12 第7版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