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2/7 9:06:43
选择字号:
记中科院自然史所图书馆:打造“航空母舰”甲板

①孙显斌讲解图书馆历史

②图书馆一角

③图书馆藏书

■本报记者 郭爽

“藏书近18万册,其中线装古籍2.5万册;外文书刊5万余册……”也许这些数字对综合性图书馆而言并不稀奇,但如果对国内唯一一个收藏科技史文献的专业图书馆来说,这些数字就显得不一般了。在科技史这行里,图书馆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这里收藏了全套老牌科学史专业杂志ISIS、古腾堡发明印刷术以来的西方科学文献合集Landmarks of Science,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德文初版等珍贵资料。尤其是其中国科技史文献收藏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独具特色的,比如李俨先生捐赠的中日越古算书特藏,历来为学界所重,使得国际上研究中国数学史的专家们歆羡不已。

这就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图书馆(以下简称图书馆)。从1957年开始筹办,近60年来从无到有、历经几代人艰苦努力,它逐步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科技史专业图书馆,在专业馆中不但国内首屈一指,在国际上也是收藏中国科技史文献最丰富的专业图书馆。

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

“图书馆的定位是建设科技史专业特色图书馆,其收藏范围重点在中国,逐步向世界科技史扩展,同时还要服务于我所其他研究方向,如科学考古、科技战略等。特别是李俨先生对图书馆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中科院自然科学史图书馆馆长孙显斌近日在接受采访时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李俨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身)首届主任,但图书馆的收藏却可以追溯到建所前。李俨是著名的铁路工程专家,由于“深叹国学堕亡,反为外人所拾”,而立志业余时间研究数学史并收集相关文献。他曾在《科学》杂志上多次刊登《征求中国算学书启事》,征集古代算书,所收规模超过任何一家公私收藏。历经动荡和战乱,这些文献能保存至今非常不易。与他同时收藏中国算书的,还有裘冲曼、钱宝琮、章用等几家,而完好保存下来的只有李俨一家。

李俨去世后,家属遵照遗愿,将其珍藏、手稿、卡片、笔记等全部捐给了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使同道和后学受惠无穷。

建所后,图书馆前辈们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不遗余力扩大收藏,其他学科的收藏亦不乏善本甚至孤本,如明仁宗皇帝朱高炽编撰的《天元玉历祥异赋》彩绘稿本就极珍贵,查检近期出版的《中国古籍总目》,图书馆收藏颇有一些未见著录。

典藏科学 建成体系

“除了立足于服务本所,我们也要考虑为国内科技史学科建设和同行服务,毕竟国内只有我们一家成规模的科技史专业图书馆。随着国内科技史学科的发展,我们不仅要收藏中国的,还要收藏世界的。我们除了肩负服务科研的任务,还承担着典藏科学、传承文明的历史使命。”孙显斌说。

图书馆科研人员购进读秀、晚清民国书刊及台湾社科文献等数据库,建成了全面覆盖图书、期刊、学位和会议论文等诸多类型的中国科技史文献资源体系。

图书馆科研人员还参考国外各种科技史期刊导航,已建成了覆盖全面的外文科技史期刊资源体系,可访问科技史相关专业期刊两百余种。

目前,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更是加大投入,致力建成外文科技史文献资源体系。孙显斌告诉记者,建设完善的文献资源体系是长期的工作,一直以来研究所经费都倾力支持,以确保图书馆占有更全面的研究资料。

科技史学科文献资源建设比较特殊,涉及面广,可以说走进历史的各个学科资料都属于科技史研究范畴。为了保障资源建设的完整,图书馆科研人员全面调查各种书目资讯,并与国外同行如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剑桥李约瑟研究所等互换采购清单,在《中国科技史杂志》上定期发布年度科技史新书目,为学界服务的同时也供图书馆同仁参考。

数字人文 支撑科研

“我们是中科院兼具人文和科学研究的特色研究所,在科技史研究中要努力发挥中科院e-Science和定量方法的优势。对图书馆来说,首先我们利用情报分析方法考察科技史学科发展态势和机构竞争力情况,也与各部门合作尝试海外人才的调研。”孙显斌说。

据介绍,科研人员着力建设服务科研的e-Science平台,如研究所机构知识库(IR)以及学科知识环境(SKE)平台。SKE是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开发的基于语义网技术的知识环境平台。目前图书馆正利用此平台建设科技史学科导航网站,同时建设的还有科技史学科研究动态检测平台。另外,图书馆还准备从中国科技史研究着手,建立起一个较为全面的中国科技史论著数据库,支撑开展更好的科技史情报研究,为学界提供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的情报服务。

“这些平台建成后都将开放给学界同仁使用。我们之所以要建立文献资源体系和各种e-Science平台,归根到底还是希望共享资源和服务,更好地支撑科研,服务学科建设。”孙显斌告诉记者。

据介绍,图书馆于2013年启动中国科技典籍的整理出版与数字化工作,策划的《中国科技典籍选刊》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已列入“国家2011-2020古籍整理出版中长期规划”,现共有三批11种获得资助,第一批三种业已出版,受到学术界的鼓励和肯定。在“十三五”期间,研究所将“科技史文献整理与研究”列为重点培育方向之一,未来计划每年推出3~5种整理成果。

“同时,我们还借鉴国内外文化遗产数字平台的建设经验,与中科院网络信息中心合作开发典籍整理研究平台,逐步扩建成中国科技文化遗产研究平台。”采访最后,孙显斌感慨地对记者说,“由于研究所在国内科技史界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可以将其比喻为科技史研究的一艘航空母舰。图书馆愿意做好航母的甲板,支撑科研人员作出卓越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就像一架架先进的战机从甲板上腾空而起,飞向世界!”

《中国科学报》 (2015-12-07 第8版 平台)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