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甘晓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3/13 13:19:38
选择字号:
黄强委员:科技奖励到底奖给了谁

 

“现在的科技奖励刨掉前五名,都没有到干活的人!”3月11日下午,全国政协会议科技界小组讨论会上,黄强委员对科技奖励的质疑掷地有声,引起了前来列席会议的科技部党组书记王志刚的注意。

“我们一评奖,就看经济效益,一评经济效益,就看近两年的。”黄强说,“那么以前干活的人就被扔掉了。”

在座的委员都不说话了,有的点了点头。黄强停顿了一下,王志刚示意请他继续。

“剩下的甚至有的没有参加过这个项目。”黄强的话有些隐晦,但委员们都明白了。他的意思是,在获奖人当中,有的没有参加过获奖项目的研制,只是因为接手了这个项目的领导职位而进入了获奖人的行列。

此时,王志刚表情有些严肃。

黄强继续分析:“这应该是人才评价出了问题。”他表示,和我们根据经济效益评奖的原则不同,国际上的科技奖励大多看重思想源头,“人家是找源头,我们是看结果”。

在诺奖委员会决定颁奖给屠呦呦前,开展了大量的文献和实地调研,走访了当年参与青蒿素研究的多名科学家。在传统上,西方的科学奖励源于对科学发现优先权的承认,即关注在重大的科技成果中,谁第一个提出思想或者方法路径。而在中国,科技评奖则主要是奖励项目。按照黄强的判断,颁发给集体的科技奖励,实际上最后落到了领导集体的人头上。

此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顾秉林表示,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是当前我国科技评价上的关键。“屠呦呦因为在青蒿素的项目中做了很大的贡献而获得诺奖,这并不能否认所有参与的科学家都有贡献。”

“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有一种追溯思想源头的奖励?”考虑到组织领导在科技项目中的重要作用,黄强继续问:“是不是还应该设立组织管理奖?促进科研项目组织者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别和科学家去抢。”

说到这里,黄强看了看大家,最后将目光投向了王志刚。

王志刚迅速整理了思路,开始回应黄强提出的问题。“人才评价确实是当前遇到的很大问题,科技部责无旁贷。”他说,“刚才你提到的问题,我们会认真考虑。”

王志刚还表示,“十三五”期间,科技部将着重抓好科技体制改革方案的落实。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便是改革评价机制,探讨分类评价,包括延长评估周期,变“数论文”为看实际贡献等。

“搞基础的、应用转化的确实不能混在一起评价,用评价这一类人才的标准套那一类人才,就会把那一类人才埋没了。”王志刚说,“也要按照共性的标准,鼓励一线科技人员多出创新成果。”

小组讨论会结束后,委员们对人才评价的讨论没有停止,会场内外依然热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