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6日是我们的老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力学家、教育家钱令希先生百年诞辰的日子。对于大工人来说,对于钱老的印象不仅仅是《屈伯川》话剧中那位身着白衬衫、黑西裤、脚踩黑皮鞋的儒雅文人,他还是学生眼中的良师、朋友口中的益友、祖国心中的赤子。
道若同,谋亦相同——伯牙志节
陆游的《蜀相》中曾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钱老也因“三顾”之礼遇与大工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大工谱写了一番别样的人生画卷。
1952年,大连工学院(现为大连理工大学)院长屈伯川不远千里来到浙江,以“三顾茅庐”之诚心,揣改变现状之热血,邀请了钱令希院士于大工任教。
钱老坚守屈老“靠海吃海”的办学思想,根据大连独特的地理位置,主持创办了全国第一个港口工程专业。他主持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和教学计划,一边学习专业和俄文,一边亲自主讲基础和专业课程,并热情培养青年教师。这个专业的教师们先后设计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渔港——大连渔港,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原油输出港——大连新港,在全国大有名气。
大连工学院院长屈伯川邀请钱令希来校任教的信件
大连工学院聘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孔子风度
在《论语》中,颜渊曾如是评价其老师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虽已相隔千年,孔子之姿仍旧能在当今众多教师的身上窥见一二。在《钱氏家训》中有这样一句:“兴学育才则国盛。”钱令希教授作为钱氏子孙,对这句话做出了完美的诠释和践行。他把自己的毕生心血都投入到了祖国的教育和科研事业,无怨无悔、勤勤恳恳,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光荣职责。
1951年至1952年,钱令希来大工前后撰写的《超静定结构学》、《静定结构学》两本教材问世,它们不落俗套,简洁而富有启发性的风格,深受读者喜爱。当时,结构力学盛行弯矩分配法,他提出的调整分配法后来被人们称为“无剪刀分配法”,颇受人注意而得到推广和发展。
粉碎“四人帮”后,年过六旬的钱老在1978年参加全国科学大会,大工的四项力学成果受到嘉奖,钱老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对科学、教育事业的重视,于是他写下了表述心迹的诗句:“献身科教效春蚕,岂容华发待流年;翘首中华崛起日,更喜英才满人间。”在多年的教学中,他坚信“知识必须依赖于实践,必须服务于实践,大学教育必须注重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以及“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老师要‘启发式认真教’,学生要‘创造性自觉学’,要通过研讨式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超静定结构学
静定结构学
与钟万勰院士交谈↓课堂上↑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则徐遗风
钱老一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是爱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他早年留学比利时,学业优秀,才华出众,学校非常希望把他留在比利时工作。而此时,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正国难当头,他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赤子之心毅然回国,并马上投入到全民抗战斗争中。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是《国风·秦风·无衣》篇中的内容,也是钱令希院士在抗日战争中的所想。
1948年,钱令希的一篇重要论文《悬索桥的近似分析》在美国《土木工程学报》发表,引起了全世界力学界的震动。3年后,他因这篇论文获得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结构力学的“莫采夫(Moiseff)奖”,本应赴美国领取这项至高荣誉,但他却拒绝了。他在给美方相关部门的回信中明确表示:“既然两国交兵,我不要这个奖。”多年后往事重提时,他只是全无悔意地一笑了之。《钱氏家训·国家》中的:“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说的正是这种情形。
↑从比利时归国途中(后排左二)
→悬索桥的近似分析
在1952年那年,35岁正当盛年的钱令希教授,从西子湖畔来到了东北滨海城市大连,从此,这位学者与大工同呼吸、共命运,从满头乌发待到银发皓首。钱先生虽然在2009年4月20日离开了我们,但是——“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