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仓理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6/8/18 12:53:56
选择字号:
陈能宽的创新启示

陈能宽 资料图片

【追忆】

5月27日,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能宽院士,平静地走完了他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不懈奋斗的一生。他这一生,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而“隐身”戈壁荒原、深山峡谷,以身许国,俯仰无愧。从出国求学、扬名海外到毅然回国、科技报国,从青年科技栋梁到铸造核盾的支柱,他是中国一个多世纪以来传统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科技创新 为国为民

20世纪50年代,面对超级大国的核威胁、核讹诈,党和国家领导人做出了“发展中国核事业”的战略决策。1960年6月,37岁的陈能宽由中央选调到二机部北京九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前身),担任爆轰物理研究室主任。当时,我国急需通过爆轰物理实验,对原子弹理论方案加以验证。

陈能宽感到既光荣又有些底气不足,因为他“原是学物理冶金和金属物理的,对搞原子弹所需要的核物理知识,以及有关炸药、爆轰方面的知识,都是外行”。

与同时代的众多科学家一样,陈能宽对“落后就要挨打”有着切身感受,爱国之心、强国之志深深地融入了他对科学的追求之中。他常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正如他谈到前辈时说的,“他们大多是从事基础研究的,很有造诣,世界知名。如果完全从个人兴趣选择出发,研制武器的吸引力就不一定处于首位。但是,他们毅然决然地以身许国,把国家安全利益视为最高价值标准。”这也正是陈能宽本人的真实写照。

陈能宽带领团队从“零”做起,仅用两年时间就手工造出上千枚炸药部件,做了上千次试验,初步建立起核武器爆轰物理理论和试验体系,完成了相关设计和测量研究工作,并带动了炸药以及光、电测试的技术攻关。

之后,在陈能宽和王淦昌等人的组织领导下,大型爆轰试验节节突破,为原子弹、氢弹突破奠定了重要基础。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随后,空投核航弹和导弹核武器先后试验成功,原子弹实现武器化,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

在我国核武器加紧攻关的时候,超级大国为保持核优势,以其达到的技术水平设置门槛和限制,于1963年签署了“禁止大气层核试验条约”,妄图把中国核武器扼杀在摇篮里。如何尽快掌握地下核试验测试技术,成为摆在攻关人员面前的新挑战。

陈能宽和朱光亚、王淦昌一起提早筹谋,并亲自参与大部分核试验的方案制定和组织领导,带领团队攻克了面临的测试技术难题,使试验方式实现了从空爆、地爆向地下平洞和竖井试验的转变,试验的效费比也大大提高。

之后,又成功完成了从全当量到减当量的试验,打破了“限当量核试验条约”的限制,再一次粉碎了超级大国的图谋。

对于中国核武器人而言,“争气弹”的成功只是辉煌的起步。此后数十年间,以陈能宽为代表的科学家们转战草原、戈壁、大漠、深山,默默无闻、艰苦卓绝地探索世界尖端科技,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核武器科技事业发展道路。

1996年全面禁核试验以后,核武器及其科学技术发展进入到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由于布置、掌握了先进的科学实验方法,我们具备了在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进行较量的基础。

不等不靠 自力更生

作为实验物理学家和“大科学工程”的领导者,陈能宽和老一辈科学家在科研攻关中积淀的成功经验和形成的科学方法,正是我们发展至今一脉相承的精髓所在,也是当今科技创新不断攻坚克难、实现跨越发展的法宝和利器。

为开创核武器爆轰物理学的新领域,陈能宽从掌握基本规律入手,先是自学相关基础知识,打好理论基础;再从改造简陋试验场开始,用土办法手工熬煮、搅拌、浇铸炸药,为赶进度冒着硝烟一个接着一个试验,再就地用手摇计算机、计算尺甚至算盘处理试验数据,通过理论模拟与上千次试验的相互印证,逐步抓住了爆轰物理研究的“牛鼻子”。

同时,陈能宽从有利于工程化角度提出设计思路,经过反复的计算推敲、试验验证、设计修正和论证,终于在最短规划期内研制出了第一颗原子弹的关键部件。

为了创造一种更安全、省钱的替代核爆的试验方法,陈能宽和几位专家带领攻关队伍,利用相关理论成果,从探索、失败到再探索,历经十余载的艰难跋涉,终于攻克技术难题,摸索出用系列冷试验来获取数据的科学实验方法。

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陈能宽深深地感到,创新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必须要做。他从原子弹的成功总结出,创新要以“自力更生为主,原子弹的研制技术高度保密,所以掌握技术诀窍,必须靠自力更生”,“我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步一个脚印,对国外走过的路,力求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因而敢于攻关探险,能够少走弯路。我们注意在基础预研、单项技术和产品上下功夫,所以能够做出自己的发明创造来,而所花的人力、物力比国外却少得很多”。

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的优先战略,要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我们要像陈能宽等老一辈科学家一样,不怕苦、不畏难,不等不靠,以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勇于挑战科技难关;以扎实的理论研究为基础,以试(实)验验证为手段,以工程成果为目标,三方面紧密结合,形成基础研究、工程研制和相关科学技术发展的良性循环。

民主学术 协同攻关

在攻关阶段,陈能宽经常把要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布置给科研人员,分头调研形成设想方案,然后召开全体人员学术讨论会,对每个方案展开集体讨论,不管地位、学问、资历,人人畅所欲言、平等交流,集思广益,形成大家认可的方案。他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的是认真倾听,从不轻易发表意见,只有在总结归纳时,才提出清晰的通盘考虑和独到见解。

在陈能宽和一些老科学家的倡导和垂范下,这种工作方式一直延续下去,被总结为科研“三步曲”:第一步慎重确定目标,开展前期探索,形成设想方案;第二步科学分析论证,选准方案和技术途径;第三步组织集体攻关,要有计划、有要求、有目标,最终解决技术难题,并进行系统总结。

在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首任科技委主任后,陈能宽更是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传统的学术民主、协同攻关的作风,培养科研队伍的集体精神和奉献精神,致力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在出任“863”计划首任首席科学家时,陈能宽延续“两弹”研制的经验和作风,组织全国各单位参加攻关,群策群力明确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技术路线,统筹各方分阶段循序渐进;同时特别重视发扬民主,倡导解放思想、百家争鸣,建立“红队”“蓝队”对弈,鼓励发表不同意见和设想,不仅尊重每一位专家组成员的意见,而且注意吸纳组外专家的意见。

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时,全国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的900多家单位参加攻关会战。陈能宽曾总结道,“我们的科研组织没有‘内耗’,攻关人员有献身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我们的理论、实验、设计和生产四个部门的结合是成功的,有效地体现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和任务的结合”。所以,“为了很快地搞好尖端科研与大型经济建设,必须提倡集体主义精神。”

在陈能宽看来,“万般科技皆高新,四海潮流唯人才”,既要抓科研也要培育人才。他重视给年轻科研人员搭建平台,为他们指出增进修养和努力的方向,引导他们养成良好学习方法,鼓励他们从应用研究中提炼出基础问题深入研究,支持他们进行新方向、新思想和新方案的探索。还常常叮嘱他们,要与同事搞好团结协作,倡导技术民主,协同创新。

在陈能宽等老一辈科学家的言传身教下,一批批核武器科技人才历练成长起来,为我国核武器科技事业实现新的跨越积蓄起强大的发展后劲。

当前,我们面临的科学技术问题更加艰深,对战略科技支撑发展的需求更加迫切。在深刻缅怀陈能宽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同时,我们更要学习他们的创新经验和精神作风,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作者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 本报记者陈海波采访整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