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志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8/24 8:38:32
选择字号:
国产奶何时重获消费者青睐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本报记者 秦志伟

“每天一袋奶,强壮中国人。”这几乎成了乳企的标准广告语,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更关心乳品质量安全。

近日,中国奶业协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在京首次发布。《中国科学报》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目前我国生鲜乳抽检合格率99.34%,乳制品抽检合格率99.5%,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监测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100%。

在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测测试(北京)中心主任、中国农科院研究员王加启看来,目前国内奶业生产和乳制品质量安全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乳制品也成为了国内最安全的食品之一。

毋庸置疑,近年来,国内奶业发展势头足够好,抽检合格率足够高,但国人对国产奶是否足够放心不得而知。在经历2008年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家在振兴奶业上的努力是否拉近与国际的差距?如何保证国产奶不再发生重大事故?这应该是消费者最想知道的。

八年涅槃

八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让国内乳业遭受重创,也让消费者对国产奶信心大失,一些家长甚至不远万里到国外抢购奶粉,至今这种影响仍然存在。

“很多媒体都把过去的阴霾拿出来作对比,做标题的基点,感觉不够提气。”“三聚氰胺老提不太好,阴影太深了。”“我觉得三聚氰胺不会再来了。”……在一个奶业媒体群里,各路媒体人就此展开了讨论。

直面现实是正确的选择,国产奶经过了八年的涅槃也确实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除了上述成绩外,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介绍,生鲜乳中乳蛋白、乳脂肪两大营养成分平均值已高于国家标准,也高于美国标准,规模养殖场生鲜乳中体细胞平均值低于欧盟限量值、菌落总数平均值低于澳大利亚限量值。

“2009—2015年连续7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我国乳品质量安全风险完全处于受控范围内。”谷继承介绍,生鲜乳中菌落总数、黄曲霉素m1、体细胞数、铅、镉、汞等监测平均值远低于我国限量标准。

在王加启看来,这主要得益于各级政府部门着力加强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建设,严格监管生产加工各环节,努力确保各类乳品生产规范、质量过关、产品安全。

2008年以来,国家开始大力开展奶业整顿和振兴。例如,实施了奶牛良种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在收购与运输环节,全面开展奶站清理整顿,从2008年的2万多个减少到8500个,而生鲜乳运输车全部实现专车专用,持证运输。

经过八年的奋战,产业面貌也焕然一新。2015年我国奶类总产量达到387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印度和美国;此外,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

但人均奶类消费量仍是短板,“还有增长的空间。”谷继承说。数据也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乳制品年均消费量从2480.5万吨增至2957.9万吨,年增长4.5%。2015年,我国人均乳制品折合成生鲜乳消费量36公斤,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

然而据行业统计,中国液态奶消费结构中,超高温灭菌乳(又称常温奶)占40.6%,发酵乳占21.3%,调制乳占28.1%,营养价值较高的巴氏杀菌乳仅占10%。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巴氏杀菌乳占液态奶消费总量80%以上。

理性选择

当前,一方面是中国奶业的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另一方面是奶业出口出现了大幅下降。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进口乳制品总量为178.7万吨,比2008年增长3.6倍,而出口总量却下降了72%。

记者在《报告》中发现,进口额最大的前4种乳制品是婴幼儿配方奶粉、工业乳粉、乳清粉、鲜奶,分别占43.7%、26.7%、9.3%和8.6%。

在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看来,最重要的因素是沟通问题。我国在养殖环节、散户的退出、养殖小区的升级、规模化装备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变化是明显的,原奶质量也是有保障的,“但关键在于消费者的信任和信心”。

2015年,农业部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对我国23个大城市销售的巴氏杀菌乳、超高温灭菌乳和调制乳等液态奶产品进行监测。通过与进口液态奶相比发现,黄霉素M1、兽药残留和重金属铅等风险因子没有显著差异。

但有一点值得注意,进口超高温灭菌乳样品的糠氨酸含量高于国产超高温灭菌乳。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糠氨酸是评价液态奶成品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有研究表明,过量食用会对人体健康有害。

王加启建议,消费者应理性选择国产和进口乳制品。

“这里面不仅仅是质量问题,还涉及到价格问题、成本问题、贸易问题、自贸区问题、关税问题等。”李胜利说。但可喜的是,我国某些奶粉已经成功打入香港地区的市场,液态奶也获得了国际大奖,国内部分企业乳制品主流产品并没有出现下滑,销售量还是增长的。

而对于活在显微镜下的中国奶业面容,仍然有很多事情要做。《报告》也指出,由于我国奶业生产主体多、产业链条长,监管对象点多面广,质量安全依然存在,加强奶业质量安全监管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今后一段时间,全球乳制品生产与消费矛盾突出的状况仍将继续,国内奶业生产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保障奶业质量安全,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付出不懈的努力。”谷继承说。

《中国科学报》 (2016-08-24 第5版 农业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