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志伟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9/6 18:27:19
选择字号:
西部农业融入“一带一路”

 

9月5日,G20杭州峰会闭幕了,但有一个情景让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研究所副所长陈瑞剑印象深刻。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会谈时专门提出,中哈双方要共同落实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纳扎尔巴耶夫也专门提出了哈方愿深化同中方合作的重点领域,第一个就提到农业。

这个《规划》的背景正是2013年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各国普遍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其中就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中亚五国,他们与我国西部边界山水相连、路路相通、民族跨界而居。

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发展势头良好,特色农业不断发展壮大,农牧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和牧区面貌明显改善。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看来,中国西部地区与中亚五国农业具有资源互补、技术互补、贸易互补等特点,双方合作潜力巨大。

“要把合作国近阶段的农业发展重点和我国西部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供给侧改革结合起来,大家商量着来,不能一厢情愿。”陈瑞剑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共性:走出去主体实力偏弱

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横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新疆盆地、四川盆地,包括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13个国家接壤。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将在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在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等。

“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对外开放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总体是比较落后的,过去的农业对外合作大多是‘引进来’。”陈瑞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走出去”方面主要是科技交流、部分优势农产品出口和参与一些对外农业技术援助项目。

根据陈瑞剑团队调研,对外农业投资的企业和项目比较少,特别是西北部地区,基本上还处于“临渊羡鱼”的阶段,‘走出去’主体实力弱,有时候想去调研都找不到对象企业” 。

陕西省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其农业“走出去”相对于东部、中部有关省份而言,整体实力不强,主要表现在涉农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投资能力弱,缺乏国际化经营战略。

但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深入,陕西省与中亚、西亚、欧洲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展开合作,企业境外投资农业的意愿愈加强烈。根据陕西省农业厅统计,自倡议发布以来,有意愿境外投资农业的企业有40多家,其中6家已签署合作协议、6家企业正在研商。

与此同时,陕西省依托当地独特的地理区位条件和资源特色,形成了一批以果品、小杂粮、畜产品、茶叶为主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培育形成出口创汇优势产业和贸易型农业企业,产品出口额快速增长。

以苹果产业为例,2014年底,陕西省建成41个苹果生产基地县,果农约占全省农民人口的1/3,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022.7万亩,产量988.01万吨,占全国苹果产量的近1/3、世界苹果产量的1/7,仅浓缩苹果汁出口量和出口额就分别占全国的45.3%和45.8%。

据了解,为加强陕西省与哈萨克斯坦的果业交流与合作,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陕西省已先期拟定了9个中国(陕西)—哈萨克斯坦苹果友谊园,这也是农业部十大重点“农业走出去”项目。

日前,中信集团、陕西海升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升公司)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际一体化基金会正式签约。海升公司总经理王辉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此举代表陕西果业种植技术迈出国门,服务中亚,也必将为“一带一路”战略添姿增彩。

这样的形式也得到宋洪远的认可。在宋洪远看来,我国西部特色农业应与“一带一路”国家进行农业产业合作。

互补:携手共进,合作共赢

“一带一路”战略究竟对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影响有多大?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看来,当前,我国农业遭遇成本“地板”、价格和补贴“天花板”以及资源、环境的双重制约,进入了观念变革、机制创新、结构转型、产业重塑的关键时期。

宋洪远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要支持企业扩大对农业投资,推动农业装备、技术、标准、品牌、服务走出去;同时,深度融合全球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物流链,打造一批跨国农业企业和境外农产品生产基地。

中亚五国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以农业为主导产业,这里是“一带一路”的必经之地。中亚地区农业自然资源条件非常好,而我国在农业技术和资金投入实力方面相对比较有优势。

从合作方向上来看,我国西北地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中亚等国家都处于干旱半干旱区域,饮食习惯上以牛羊肉消费居多,中亚国家果蔬产品进口也不少,“发展好旱作农业、果蔬产业和畜牧产业是双方共同的愿望。”陈瑞剑说。

西部地区与中亚五国农业具有的资源互补、技术互补、贸易互补等特点也被宋洪远看重。如哈萨克斯坦全国耕地面积超过3000万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仅为1500万公顷,未利用耕地占一半。

而我国西部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多种多样,能够生产各类农产品,中国的农业劳动力资源占世界第一位,对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非常有利,“可以与资源密集型农业互补。”宋洪远说。

此外,中亚国家农业生产总体上仍处在低投入、低产出,“靠天吃饭”的粗放耕作状态,单产水平普遍低于我国。据陈瑞剑调研了解到,我国西北部地区部分农业技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甚至国际上也是领先的。“我们西北部地区在小麦、苹果、食用菌、荞麦等产业领域,在节水、病虫害、育种等技术领域都是优势明显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坚定信心。”陈瑞剑说。

方向:因“国”制宜,市场导向

在谈到具体的合作方向时,陈瑞剑表示要因国制宜,基于产业比较优势确定合作方向只是一方面。

在宋洪远看来,中国同中亚各国农业合作空间较大,参照资源、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特点,可在农产品贸易、农业对外投资和农业技术方面加强合作。

根据商务部境外投资名录,目前在中亚各国开展农业及相关领域投资的企业有57家,主要在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从事棉花、蚕茧、粮食、畜禽等生产、收购、加工和贸易。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联合治蝗、隆平高科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水稻研究中心的杂交水稻和大豆技术引进项目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新形势下,就如何落实好的中哈对接合作规划,我国立足农业也专门做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农业对接合作研究分析了两国诉求以及对接点。如哈方提高农业育种、种植和加工技术,发展过境物流业等诉求,中方建设中哈农业示范园、优化农产品进口布局、拓宽农业投资领域、提高周边国家粮畜生产能力的诉求。

“这也正是双方农业发展规划中关注的重点,下一步,双方就可以坐下来,围绕这些共同诉求商量着来,携手推进。”陈瑞剑说。

上述种种迹象也是“一带一路”国际科学家联盟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泽洪喜闻乐见的。但他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大部分专家共有的担忧,即“走出去”主体实力弱,同时相关企业对“走出去”持有的谨慎态度和政府高涨的热情没有协调好。

据悉,农业部对推动中小企业走出去的基本思路是鼓励企业“抱团出海”。陈瑞剑向记者介绍,抱团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而具体怎么抱团,目前农业部正在推动企业建立境外农业产业园区。

此外,陈瑞剑认为,市场在推动农业“走出去”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必须要坚持的。但政府也必须做好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明确主要区域、产业和项目;二是完善机制,包括国内与农业走出去相关的各个部门之间的机制,以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多双边合作机制等;三是优化政策,包括财政、金融、税收、保险等方面;四是做好服务,包括人才培训、科技支撑、舆论引导等。

“建设‘一带一路’,进行农业对外合作,不是抢占当地资源和市场,而是在平等互信、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寻求利益协同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宋洪远说。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