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地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能源革命纳入绿色发展范畴。到2050年,中国能源低碳化要达到国际进程的要求,碳排放总量大幅度降低。能源要从一开始的保供变成现在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治理大气雾霾和其他污染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减少煤炭消费比例是必然发展趋势。
全球要求2025年前停止温室气体增长,发达国家承诺至少比2005年降低80%,德国提出降低90%以上。即使目标实现不了,至少在本世纪之内全球要实现零碳排放,也就是说或者煤、石油、天然气都不能使用,或者使用昂贵的CCS技术(一项把二氧化碳捕捉起来重新封存的技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占全球排放接近30%。所以中国要超额、提前兑现承诺。
我国能源消费量和生产总量居世界第一,但能源结构与发达国家差别很大。去年,我国能源消耗煤炭占比62%,天然气不到7%,而发达国家基本以油气为主,核电比例很高,欧洲大多数国家核电占比14%到15%。
所以,我国的能源结构改变压力比降低能源消耗总量更大。客观地看,全球低碳发展进程比想象得要快。在全球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中国能源革命必将加快。天然气过去被认为是增量替代,现在不是增加供应过程,而是加快替代过程。
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绿色低碳能源发展重点转移到存量调整,煤炭总量必须持续下降,其下降速度有可能超出习惯性设想。举个例子,河北是煤炭消耗比例最高的省份,很难治理,各国经验表明,光靠煤炭清洁化非常困难,只能走能源代替的路。
今年缺气不是市场本身的作用,是为了达到治霾原定目标,所以把天然气推到16%的增长速度。明年去煤化范围可能扩大。
天然气市场化首先要恢复天然气的商品属性,不能把天然气做成公共服务,要想市场化,首先要考虑哪些地方“有钱买气”,哪些地方需要社会公共服务。怎么市场化?一旦使用,不能今天修管道,明天没气了;不能采暖锅炉没气就回头烧煤。所以,替代需要时间,但是一旦替代就不能“有没有都行”。
市场化发展重点是天然气价格市场化,中国天然气接近40%的进口量,价格根本不由中国控制。我国要大量购入天然气,国际天然气价格肯定上涨,所以政治性介入也很重要。
天然气安全问题重大,必须严格市场的准入标准。天然气比电力更需要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发展特点明显,保障气源需要战略性规划和巨大的投入,上下游要有很好的同步和协调性,所以天然气市场的发展需要具有垄断力量的大企业支撑。油气大国企是我国天然气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可靠的保障,一定程度上的自然垄断是必然和正常现象。
怎么解决供需双方利益关系?还是要保护长协为主的定价体系,由供需双方协商条件,有一定的价格调整机制,缩小和延缓价格波动的幅度与时间。天然气市场是可以有序发展的。今年涨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在过渡过程中,长协价格较低;另一方面今年雾霾治理力度较大。这不是常态,等该过程结束后,供应能力将会有序化。
(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本报见习记者赵利利据其在第五届中国天然气行业市场化发展大会上的发言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7-12-14 第5版 技术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