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禾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7/4/12 9:30:53
选择字号:
万钢:为保卫蓝天提供科技支撑

 

科技日报讯 (记者李禾)以“我国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为主题的第S33次香山科学会议学术讨论会4月9日—10日在北京举行。

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会上指出,按照对大气污染成因与防控“直接排放→间接污染→水土气循环互动作用”三阶段污染成因研究和治理的思路,多年来对直接排放的机理研究、监测预警、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有力支撑了“大气十条”的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一步要把大气污染防治研究和循环污染治理作为“科技创新2030—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重大工程”重要内容,以科研成果指导工程建设,为打好蓝天保卫战发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作用。

我国大气污染演变规律和来源成因十分复杂。在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保公益性行业专项和中科院先导项目等一批科研计划支持下,提出了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机制的框架,在大气污染若干核心科学问题上取得了理论创新等。

万钢谈到阶段性成效时说,针对农业化肥、畜禽粪便等释放的氨氮、甲烷等气体对大气造成的间接污染成因与机理,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部署。“十三五”期间要着力解决基于水土气互动作用的循环污染问题,强化水—土—气协同治理、工—农—城资源协同循环、区域环境协同管控,构建科学管用的技术、标准和政策体系,以科技创新引领示范工程,形成区域环境综合治理的系统解决方案,支撑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万钢强调,大气污染防治科技工作要处理好四方面关系,一是要处理好不同阶段科研梯次布局间的关系。要继续坚持和细化对直接污染源及其治理研究,同时增强前瞻性和引领性,对农业化肥施用等间接排放和更大范围内水土气循环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并做好进一步规划,形成支撑当前急需与引领长远的梯次科研布局;二是要处理好不同污染类型与不同科研手段之间的关系,当前直接污染、间接污染和水土气循环作用以及气象、气候等条件变化不断复合,需要不断丰富完善监测、模拟等科研手段;三是要处理好科技研发与资源成果共享的关系,要加强研发资源和成果共享,继续推进环保、气象部门和高校、科研院所的监测仪器设备和数据共享,服务科学研究,支撑决策部署;四是要处理好科研与科普的关系,要加强科学普及和社会宣传,科学家们要将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成果和显著成效向公众进行科普,提高公众认识。

万钢还表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先后出台大气、水和土十条,以及产业结构升级、三去一降一补等政策,都为大气污染治理作出巨大贡献。要科学分析、全面总结近年来全国上下一致努力的成果,前瞻研究未知因素,以形成社会共识,提升全民意识,共同为打好蓝天保卫战,建设生态文明而不懈努力奋斗。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