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5月4日),《人民日报》2013年5月5日
学习札记
在影响民族进步的各种因素中,创新无疑是决定性因素,起着核心的作用。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从不缺乏梦想与创造。万户自制火箭,冯如制造飞机,我们的先人用生命宣示了追梦的决绝;青铜冶炼、干支纪日,我们的先人用智慧镌刻了文明的初篇。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当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科技水平、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已经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近年来,国家科技实力增长迅速,但能直接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科技成果占比依旧较低。这对科技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迫切需要解决科技体制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改革来推动创新发展。
科技创新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贡献力”是国家民族在世界创新发展中的价值体现。为了提高科技创新对于发展进步的贡献率,需要通过改革科技评价体系,为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和脱颖而出提供理想的环境和舞台,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关注国家重大需求,发挥创新实力。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应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科技、学科、人才的综合优势,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郑兰荪
郑兰荪,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原子团簇的科学研究。
融会贯通
从夏商到秦汉,从唐宋到明清,中华民族从未停止过图新、图强的脚步。近代以来,历史创造的成就,在列强的炮火与铁蹄下沦为碎片。“变法维新”“科技救国”的种种尝试,造就了近代史上动人心魄的创新故事。新中国成立后,“两弹一星”、粮食自给、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中国赶超世界的脚步加速了,创新图强的成就令世人瞩目。
历史和当下都证明,创新是民族生存、发展的不竭源泉,是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时代对于人民特别是青年们的深切呼唤,更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的不二法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对于青年而言,创新是一种敢为人先的意识,是一种不甘现状、敢于突破从0到1的勇气;创新是一种不忘初心的毅力,是一种百折不挠、勇于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创新是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是一种追求真理并无畏于以实践检验真理的投入。如今,全民族的创新意识正在被唤醒,国家创新体系正在逐步得到完善。时代召唤中华儿女,为强国之梦日日向新。(本报记者倪思洁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9-04-12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