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椿
■本报见习记者 韩扬眉
编者按
打开共和国成长的画卷,以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攻坚克难、矢志创新、拼搏奉献,写下了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时代答卷。“胸怀大局、心有大我”,虽然领域、环境不同,但在他们身上都闪耀着同一种精神气场——科学家精神。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中国科学报》今开设“科技报国 薪火相传”栏目,讲述中国工程院院士敢为人先、严谨求实的创新历程,展现他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激励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科技工作者薪火相传、奋勇前行。
不久前,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我国浙江一带。它的一举一动牵动着一位八旬老人的心——坐在中央气象台的办公室里,李泽椿关注着台风监测预报的实况。
今年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气象学家李泽椿与台风等灾害性天气预报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如今受身体所限,他已不能再像年轻时那样到前线“指点江山”,但李泽椿不忘预报的重要性,一有机会就提醒预报员:“要牢记以预防为主,指挥靠前”“做好风险预评估”……
“气象工作是保障性工作,我是天气预报人员,要不忘初心,为国家公共安全气象保障、为人民服务好。”李泽椿一字一顿地说,嘶哑的声音里充满着坚定。
从军人到气象观测员
年少时,李泽椿曾在条件更优越的上海生活读书,参军后奔赴祖国西南、西北艰苦地区。他告诉《中国科学报》,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在16岁参加空军气象干部培训班、接受政治教育和气象观测技术培训时塑造的。从那时起,他便牢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要为人民服务,“个人的工作和成长要服从国家社会需要”。
解放初期,李泽椿受命在秦岭大巴山区建立一个气象站,做好西藏航线上的气象保障。在山区气象站的日子清贫艰苦,气象观测员要24小时值班,吃的是咸菜、荞麦和玉米糊。李泽椿还兼作电台摇机员,每当雷雨天气发不出电报时,他摇机摇得满头大汗、腰痛臂酸。
“这些好像是常态,没想过有多辛苦、多伟大,大家就觉得应该做,很乐观。”在李泽椿看来,那段经历让他受益终生。
上世纪60年代,李泽椿到中央气象台作预报员,参与每天24小时值班进行全国天气预报。
“全国各单位工作基本处于中断或半中断状态,但气象预报业务工作没有中断过,灾害发生人命关天,天气预报不能停。”李泽椿说。
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曾对李泽椿说:“气象工作是小行业大覆盖,各行各业都少不了你们。”这句话一直被李泽椿记在心中并努力践行。
而在中央气象台预报员的记忆里,“气象工作是国家安全、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工作”则是李泽椿的“口头禅”。
“现在更是如此,我们‘家底’大了,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量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气象工作者责任重大。”李泽椿说。
从经验预报到数值预报
以往,天气预报是“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经验预报。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催生出了天气图预报技术。不过,这种定性的预报技术,无法预知大气内在运动变化状态,不能满足人们对天气预报的需求。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李泽椿带领团队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合作,建成了我国第一个自动化的业务短期(3天)天气数值预报业务系统,使我国天气预报实现了由定性到定量、纯主观到主客观结合的预报。
短期数值预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那么更长时间的预报呢?
摆在李泽椿面前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无法满足需求,而计算能力是做好业务数值预报的根基和关键。
当时国内高性能计算机正在研制试用,一时难以满足迫切需求,而发达国家对中国进口计算机实施封锁。李泽椿一面带领团队加快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合作研制银河—II型计算机,一面在国家的努力和支持下,最终进口了巨型机系列的CRAY、CYBER 90系列机。
得益于计算机的发展,李泽椿团队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期(10天)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该系统于1990年投入使用,使我国步入了当时国际上少数几个能制作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国家行列,更好地满足国家对气象保障的需求。
李泽椿还作为首席科学家攻关研究台风、暴雨灾害性天气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目前,各省业务部门据此结合各自特色需要,建成了各省的中尺度预报系统;此外,他还将并行计算技术应用于数值天气预报,有效解决了并行计算效率问题,为天气预报、气候预测提供了新技术……
从一线到跨界
曾有人称赞他“在中国气象事业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李泽椿说,气象工作是极其庞杂的大气物理工程系统,需要团队协作,成果不属于某个人,他只是在团队中“发挥了一些作用”。他遗憾自己做得还不够,因为还有很多科学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没有人可以随便成功。比常人多出百倍的付出,是李泽椿能做出一番事业的关键因素。
在北京大学读书时,为了获得最好计算结果,他骑自行车到中科院借用计算机;每周一次“抢票”坐校车到十三陵北大分校“通程序”;在国家气象中心搞业务数值天气预报研发时,为了能“随心所欲”地使用计算机,他总是趁凌晨2点大家睡觉、计算机空闲时,到机房调程序、改方案。
现在,李泽椿已不再承担气象预报一线的工作,但他开始将气象领域工作引入其他行业的咨询中,比如研究气象对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粮食安全等能发挥什么作用。
在中国气象台“80后”工程师尤悦眼中,李泽椿博学多识、淳朴贴心、平易近人。对待后辈,他更像是一位和蔼慈祥的老爷爷。
也许是因为当过兵的原因,李泽椿喜欢阅读将军式人物的传记,感悟学习他们的道德品质。
在李泽椿的办公室里,随处可见家人的照片。“这是我的孙子、孙女,那是我的外孙……”采访最后,李泽椿满是幸福地“炫耀”着。
《中国科学报》 (2019-09-06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