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老店”向史而新 |
南开大学建立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 |
签约仪式现场。南开大学供图
曹雪涛院士为张柏春颁发聘书。南开大学供图
“我们想尝试的是,依托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建设科学技术史学科,助力科学与人文的交叉融合。同时,也为科技史学科在中国高等院校的进一步建制化探索新路径。”
近日,南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建设南开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该中心主任、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柏春,在谈到中心未来发展时如是说。
科技史研究在中国已有百年,科学家是这家“百年老店”创建的主要推手。虽然,名字中有“史”一字,但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史学界或多或少地疏远于科技史,一些著名科学家们则支持在理工农医诸学科下设数学史、天文学史、物理学史、农学史、金属史、机械史等学科史。
如今科学技术史的一级学科地位,是1997年“闯出来的”。
当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召开会议,讨论学科和专业目录,时任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的王渝生,携带席泽宗等多位著名科学家和科技史学家的签名信“闯”入会场,声情并茂地陈述科学技术史作为一个特殊学科的重要性。最终,科学技术史被批准为理学一级学科。
“科技史以科学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是一门特殊的历史学,与其他史学是互补关系。它被列入理学或历史学都有合理性。换句话说,它被列为理学一级学科,既不妨碍科技史学者遵循历史学的学术规范和方法论,也不影响科技史学家与其他史学家的交流及合作。”张柏春告诉《中国科学报》。
“科技史在国内依然是一门小众的学科,这与中华文明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很不相称。各家科技史博士培养点应当谋划更长远的高质量发展。科技史学家与科学家结盟,同时与历史学家联手,可以为科技史学科‘闯’出FC碰碰胡老虎机法典-提高赢钱机率的下注技巧的新路子。”张柏春说。
除了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大陆还有12所大学设科技史学科博士点,这些大学都将科技史列为理学一级学科。与这些学校不同的是,南开大学鼓励科技史学与历史学“握手”,南开校长曹雪涛院士强调,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将进一步完善南开大学的史学学科布局,为科技史研究提供史学滋养,并打破分科治学体制,促进多学科融合。
南开大学历史学科底蕴十分深厚,目前在科技史方面已有几位学术带头人以及多名学术新锐,在医学史、环境史、天文学史、生物学史、科学思想史、交通史、水利史等领域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历史学院院长余新忠表示,学院将全力支持科技史研究中心的建设。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学院、物理学院、哲学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及学校管理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也表示积极支持科技史学科发展。
对于南开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未来的工作,张柏春表示将立足国内、放眼世界。
“中国的科技史学科一直存在结构缺陷,需要加强和优化。目前,知识史研究趋弱,某些学科史出现滑坡甚至几乎断档等问题。其中,最薄弱的领域当属世界科技史研究”,张柏春说。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将以更开放的心态,加强世界科技史研究,重视国际交流及合作。
国内外多家研究所和大学为南开成立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发来贺信。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史研究所所长雷恩(Jürgen Renn)祝贺南开大学建设一个同时面向国内和国际的研究中心,希望与南开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柏林工业大学哲学与科技史研究所所长施泰因勒(Friedrich Steinle)相信南开大学科技史研究中心将着眼于国际水准的学术研究。欧洲科学史学会前会长林力娜(Karine Chemla)希望科学史能成为巴黎大学与南开大学合作的一个新领域。
当日,科学技术史研究高峰论坛在南开召开,北京大学周程、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田淼、南开大学王利华、清华大学冯立昇、中国科技大学石云里以及张柏春分别作了题为“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之争”“全球视野的数学史研究”“文理科老师能否同座品茶?”“知行合一:刘仙洲先生的学术与精神遗产”“在华耶稣会士对欧洲科学知识的重塑与传播——以首部望远镜中文著作《远镜说》为例”“16~18世纪中国与欧洲制器技术的互补和竞争”的主旨报告。校外专家们纷纷表示,希望南开大学带头在中国史和世界史中开展科学技术史研究与教学,并愿积极与南开科技史研究中心开展交流合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