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水稻之子”袁定阳接续“袁梦”:攥紧中国种子 端稳中国饭碗 |
|
中新网呼和浩特10月6日电 题:“水稻之子”袁定阳接续“袁梦”:攥紧中国种子 端稳中国饭碗
中新网记者 张玮
迎着稻田里的微风,稻香飘满“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中国大地播撒种子的每一寸土地。
“父亲常说,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水稻之子”袁定阳站在4年前父亲亲自选定的高寒地区水稻实验基地的田垄上说,这是他在父亲离世后第三次来内蒙古,“父亲用一生研究杂交水稻,我会继续为他圆梦。”
一颗种子“闯天下”:为中国饭碗添塞外好粮
今年,实验田里的水稻亩产再创新高,且“袁梦”高产粳稻大米的两个新品系在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后,将大面积示范推广。
“位于中国北疆、有100多年水稻种植史的兴安盟,拥有优良的土壤、水源、气候,是寒地黄金水稻积温带。”袁定阳说,这是父亲当初决定在这片土地上试验种植高寒地区水稻的重要原因。
2018年,兴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成立,开展优质高效北方寒地水稻、耐盐碱水稻、旱作水稻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模式等多项研究。
从兴安盟到长沙、再到三亚,奔波于实验田和研究所之间,这里的“种子”开始南繁北育,跟着科研团队天南海北地“闯天下”,大大缩短水稻繁育的时间。
从3万份到1.6万份的样本优选,从零基础到13个表型稳定的高世代水稻新品系的培育、面世和推广,“为内蒙古草原培育出独具优势的水稻好种子、为中国饭碗添塞外好粮,是父亲的心愿。”
“袁梦计划”不断升级:创造耐盐碱水稻中国样本
地上不长草,牛羊吃不饱……中国有15亿亩盐碱地。2020年年初,袁隆平在海南三亚推出“袁梦计划”--在盐碱地上种水稻。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建在三亚,并先后在青岛、新疆、兴安盟等地建立分中心。
新疆欲解决2亿亩至3亿亩盐碱地来种水稻,打造继东北后的第二个中国粮仓。
“而在兴安盟,我们通过培育耐盐碱种子和土壤改良等一系列技术,成功地将这里变成了千亩良田,这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袁隆平逝世后,袁定阳启动“袁梦计划”2.0版,计划“十四五”期间在兴安盟的盐碱地上种植耐盐碱水稻20万亩。
2022年,“袁梦计划”升级到3.0版。“在兴安盟种植各世代耐盐碱水稻育种材料2000余份,筛选出3至4个适宜在盐碱环境下种植的水稻品种(系),并继续加快耐盐碱水稻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研发。”
袁定阳认为,“袁梦计划”为保障中国国家粮食和生态安全提供了技术储备和产业化基础,也将为同一纬度、同一气候带上的国家种植耐盐碱水稻提供样本。
高科技育良种:让世界人民吃饱饭
“一年前,我来这里的时候还是小面积试种,现在目测眼前这片稻田得有3万亩左右吧。”袁定阳感叹,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态,“我们还需不断去攻关,进一步实现更高产、更优质。”
在袁定阳看来,农业科研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亩产量超过父亲划定的“及格线”,也要继续改进品种中的不足和缺点,“作物生产周期较长,只有不断去改善、选育、育种,才能加速它的进程。”
“我们会加入分子辅助选育等技术,加强品种的稳定性、适应性,并提升产量。”袁定阳如是说。
20世纪60年代,袁隆平在中国国内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50多年来,杂交水稻的研究、技术的利用、优势功能基因的挖掘、种子资源的创新等均走在全球前面。
袁定阳介绍,目前中国杂交水稻与很多国家在合作,世界水稻的成绩越来越好。“美国有60%至70%的面积都是种杂交水稻;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种植面积也非常广阔;非洲国家更是自种植杂交水稻以来,产量从过去的亩产二三百斤翻了三四番……”
提高粮食总产是袁隆平一生努力追求的目标。如今,接力棒到了袁定阳手中,如何实现高产更高产?他说,这是个世界性难题。
“但我们会通过不同的科研项目,利用新的分子生物技术不断去解析。”袁定阳信心坚定,一定让种子牢牢地攥在中国人自己手中。(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