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撤稿十余篇还骗婚!学术“明星”被顶尖机构包庇多年终受处罚 |
|
编译 | 张晴丹
53岁那年,意大利外科医生Paolo Macchiarini迎来了事业的高光时刻。
他成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人工纳米材料合成器官+干细胞移植手术,从此摇身一变被奉为再生医学领域的先驱。
此后3年里,他又陆续为8名患者做了同样的手术,与手术相关的研究报告发表在多个期刊上,其中有3篇登上医学顶级期刊《柳叶刀》。
一时间,这个“学术明星”获得了名利与爱情双丰收。他不仅被赫赫有名的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该医学院有一个诺贝尔奖委员会,每年负责评审和颁发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引进,还凭着这些光环俘获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一名新闻制片人的芳心。
Paolo Macchiarini。图源:MAGNUS ANDERSSON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举报,以及几次人命关天的手术相继“翻车”,让这位学术大佬迅速“塌房”,藏在风光背后的学术不端行为被层层剥开,真相震惊世界。
2024年5月,《偶尔的人类牺牲:医学实验与说“不”的代价》(The Occasional Human Sacrifice: Medical Experimentation and the Price of Saying No)一书出版,再次将这桩令人震惊的学术造假大案呈现给世人,其中披露了很多惊人细节,读来让人唏嘘。
多名患者死亡,7篇论文存在学术不端
Macchiarini开创的方法是,将患者的自体干细胞与人工纳米复合材料制成的气管相结合,一起移植到患者体内。他声称这种办法不会出现免疫排斥反应,能够让患者拥有一条正常运作的气管,以延长那些气管受损或天生没有气管的人的生命。
如此先进的医疗手段给了很多患者希望,陆续有患者慕名而来。Macchiarini在2011年—2014年间给来自瑞典、英国、俄罗斯、美国的9名患者换上了人工合成气管。
手术效果真有那么神乎其神吗?实则不然。这项Macchiarini引以为傲的技术很快就“原形毕露”了。
9名患者中,有8人在术后4年内均因严重并发症相继死亡。俄罗斯患者Julia Tuulik是在2012年做的手术,手术后移植物开始腐烂,气味十分难闻,她于2014年去世。土耳其患者Yesim Cetir也在同年进行了手术,但在移植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每4至6小时必须清理一次喉咙里的大量黏液。此后她又接受了191次手术,于2017年去世。
来自俄罗斯的患者Dmitri Onogda是唯一存活下来的,也在术后半年移除了人工合成气管,而且事后证明他其实根本不需要手术。
Macchiarini向学术界隐瞒了这一切,他甚至在多篇论文中声称手术很成功,病人已康复,闭口不谈并发症问题。
然而,纸包不住火,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
2014年6月,比利时鲁汶大学教授Pierre Delaere向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投诉,指出Macchiarini声称的气管再生是不可能的。
同年,与Macchiarini同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4位同事也投诉Macchiarini,其中3人是Macchiarini论文的共同作者,他们认为自己被骗了,指出这些论文没有提到移植的并发症,而且Macchiarini没有获得正当的手术伦理批准。
质疑的“雪球”越滚越大,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不得不作出回应。该医学院委托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名誉教授Bengt Gerdin进行调查。Gerdin的调查结果证实了举报者的投诉,他发现现有的医疗记录和发表的论文之间存在重大差异,并指出存在不端行为的论文共有7篇。
Gerdin提到,论文中有很多问题,例如提交伪造的数据;选择性地描述术后某些小问题,而忽略导致手术患者死亡的真正重大问题;对手术结果虚假美化;主动隐瞒真实信息和掩盖结果等。
“Macchiarini对大量文章中发表的不正确或不完整的数据负有主要责任,因此存在科研不端行为。”Gerdin说。
医学院袒护,吹哨人被报复
实际上,从2013年开始,以Matthias Corbascio为首的4位同事就已经开始质疑这项手术和已发表的论文。他们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调查,形成了一份近500页的举报信,提交给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管理层。
里面详细描述了针对Macchiarini的几项最严重的指控:
·从未获得允许进行人工合成气管移植手术的伦理批准
·多次伪造和漏报支气管镜检查结果
·2011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研究歪曲了手术结果
·在接受手术的患者中,只有一名患者签署了同意书,而且该同意书是在手术后17天才签署
4位吹哨人原以为这个有资格颁发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学术殿堂,会拨乱反正,肃清Macchiarini的不当行为。没成想,他们等来的却是一场疯狂的报复。
举报人之一Simonson称,他们被告知违反“病例法”,侵犯患者隐私,将会被开除。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甚至还报了警。Corbascio说:“我被叫到警察局,被关在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里,面前只有一台录音机、一名律师和一名警察,然后我被审问。这和电视剧里的剧情一模一样,简直太可怕了,在那种环境里真的很崩溃。”
这些对举报人的相关指控其实毫无根据,4位举报人在提交的报告中匿名了所有的患者身份,而且Corbascio提前申请了访问患者记录的伦理许可。他说:“我提前写了伦理申请,因为我料到他们会在这上面做文章,想以此解雇我们。”
2015年春天,Gerdin的调查得出了“Macchiarini存在科研不端行为”的结论,但这依然没能阻止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管理层对Macchiarini的袒护。他们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才作出回应,决定召开新闻发布会。
Simonson说:“我们问是否可以参加新闻发布会,医学院领导拒绝了。他们还打电话给我们当时的老板,说已经雇佣了警卫来阻止我们参加发布会。”
在诺贝尔奖委员会成员的陪同下,时任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院长Anders Hamsten在发布会上否认了Gerdin的调查结果,并宣布他对Macchiarini有信心,会继续聘用。
举报人都惊呆了。Macchiarini满怀感激地回应道:“被诬告有如此严重的不当行为,是每个研究人员的噩梦。”2015年9月,《柳叶刀》以一篇题为《Paolo Macchiarini没有科研不端行为》的社论力挺Macchiarini。
举报人之一Grinnemo记得那是一段非常黑暗的时期。因为医学院的施压,他惶惶不可终日,经常失眠。而且他很快在圈子里被“孤立”,学术界的朋友也不再回他的电话和电子邮件。他甚至无法申请到经费,这波“暗箱操作”令他的研究工作一度停摆,实验室濒临倒闭。
一想到自己会为了一个徒劳无功的举报事件而葬送热爱的科研事业,Grinnemo就陷入了恐慌。
Corbascio也有同感,他发现同事、同行的敌意显而易见。他觉得自己在医学院就像是“过街老鼠”般的存在。
医学院为了让4位举报人噤声,对他们施加了不同程度的打压,例如降职、断科研经费、停工、开除等不公正待遇。
这注定是一次鸡蛋碰石头的行为,4位举报人也清楚医学院包庇的原因——Macchiarini就是医学院的一棵“摇钱树”,其项目能为医学院带来数亿美元的投资。
10年投诉之路终落幕
令人唏嘘的是,Macchiarini的为人实在糟糕,不仅学术造假,还在已婚状态下骗婚。
因人工合成气管移植手术名声大噪后,Macchiarini引来了各国媒体争相报道。美国NBC新闻制片人Benita Alexander也正是因为要做一期节目而结识了Macchiarini,并迅速坠入爱河。
据美国知名杂志《名利场》报道,Macchiarini在2013年向Alexander求婚,并且开始筹备婚礼,但他一直隐瞒自己已婚的事实,甚至为了获得“女友”的芳心,编织出许多包装自己的谎言。
当一切谎言被拆穿时,Macchiarini还能巧舌如簧地狡辩,称自己与妻子早已没了感情。就像他无论面对何种学术不端的指控都能拒不承认一样厚颜无耻,他对外宣称“我和我的团队没有任何过错”。
Alexander评价自己这位“前未婚夫”时表示:“他对患者的生命漠不关心,他只是把人当作实验品,他不在乎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踩在谁的身上、伤害谁或害死谁。”
不过,正义虽迟必到。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为他撑起的“保护伞”没有多久便被撕碎了。
2016年1月,瑞典电视台播放的一部纪录片揭露了光鲜亮丽的成功背后是鲜血淋漓的失败案例,Macchiarini丧心病狂的行径终于暴露在日光之下。
沸腾的质疑浪潮再难平息,迫于舆论压力,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管理层重启调查。而就在纪录片上映两个月后,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解雇了Macchiarini,并在2018年公布了第二次调查结果,证实Macchiarini存在科研不端行为。
当年学术不端事件的涉事高层皆受到处罚。
时任诺贝尔奖委员会秘书长Urban Lendahl和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院长Hamsten相继引咎辞职。Macchiarini所发表的论文也接连被撤回,目前,Macchiarini已被撤回14篇论文,其中包括3篇《柳叶刀》论文和1篇《自然-通讯》论文。
曲折的投诉之路持续了10年之久,正义的铁拳才最终捶下,将这个65岁的学术骗子送入监狱,刑期2年零6个月。震惊学术界的“人工合成气管造假丑闻”终于落下帷幕。
参考链接: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olo_Macchiarini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1)61715-7/fulltext
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24/05/17/how-the-karolinska-protected-paolo-macchiarini-and-whistleblowers-paid-the-price/#more-129207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karolinska-institute-has-lost-confidence-paolo-macchiarini-says-it-wont-renew-his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08)61598-6/fulltext
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12/11/26/misconduct-leads-to-retraction-from-italian-super-surgeon-under-house-arrest/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