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郑棉海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研究揭示了氮沉降对热带森林丛枝菌根真菌和土壤碳储量的影响。近日,相关成果发表于《土壤生物学与生物化学》(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大气氮沉降对热带森林丛枝菌根真菌丰度和多样性及土壤有机碳储量影响的概念图。研究团队供图
?
研究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对于揭示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和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养分限制至关重要。尽管理论模型和实验研究均表明,在受磷限制的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氮沉降可能会改变丛枝菌根真菌的丰度和多样性,但现有研究多采用超出实际大气氮沉降水平的施氮实验设计,其结论可能高估丛枝菌根真菌对氮沉降的真实响应,进而影响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土壤碳汇功能的准确评估。
郑棉海团队依托广东省鼎湖山和鹤山国家野外研究站建立的长期模拟氮沉降平台,选取5个亚热带森林进行丛枝菌根真菌丰度和多样性研究,同时结合全球热带和亚热带森林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比较。
基于鼎湖山和鹤山的试验研究表明,低氮添加处理(≤50 kg N ha-1 yr-1,与研究地点的背景氮沉降水平相当)对丛枝菌根真菌的丰度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该结论在其他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得到验证。然而,当前很多热带和亚热带森林采用高于实际氮沉降水平的氮添加处理(>50 kg N ha-1 yr-1),该处理下丛枝菌根真菌的丰度和多样性显著降低。此外,研究发现丛枝菌根真菌的响应与植物碳、土壤养分有效性和土壤pH相关。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当前大气氮沉降可能不会通过介导丛枝菌根真菌提高土壤碳固存。
鉴于全球多数地区(尤其是欧美和东亚等)的大气氮沉降水平趋于稳定甚至开始下降。该研究揭示了早前基于高氮添加处理的研究结论可能会高估丛枝菌根真菌的真实响应及其对土壤碳固存的影响,即实际大气氮沉降对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丛枝菌根真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可能没有促进或抑制作用。该项研究强调了重新评估实际大气氮沉降水平对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植物-真菌共生关系以及菌根真菌对土壤碳库影响的必要性。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soilbio.2025.109746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email protected]。